[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9934.1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雁鸣;何清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雁鸣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H02P7/28;H02P25/16;H02M3/1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刘海军;孟强 |
地址: | 512026 广东省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负载 稳定性 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负载工作状态采集模块、供电调节模块,所述供电调节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控制,以根据负载工作状态,自动控制满足负载稳定性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节供电调节模块的输出;所述供电调节模块包括比较输出单元、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比较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输出单元的反馈的信号,发送比较输出信号给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根据负载状态,进行匹配负载状态的自动供电控制,并将匹配后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连接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工作状态采集模块采集负载状态,并将所述负载状态输出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接收单元和输出控制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输出单元包括开关管M1-M12、电流源I1,所述开关管M1-M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所述开关管M1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开关管M1的可控端和所述电流源I1的第一端,所述电流源I1的第二端接地,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的可控端,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的可控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4的可控端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端;开关管M5-M6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6的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可控端,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2的可控端,开关管M9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可控端,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5的可控端,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包括:开关管M13-M21、电流源I2,所述开关管M13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13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20的可控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6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7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29的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所述开关管M18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18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9的可控端,开关管M18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1的可控端和电流源I2的第一端,电流源I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M19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1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2的可控端、开关管M2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0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21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0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20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雁鸣,未经李雁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99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仙人球修刺器专用的内剪套
- 下一篇:仙人球修刺器专用的收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