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加热体及金属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0356.3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6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如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34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加热体及金属加热装置,包括铝制基材和电热层,电热层与铝制基材相固定,在远离铝制基材的方向,电热层包括氧化铝薄膜区和加热区,氧化铝薄膜区隔离加热区和铝制基材,氧化铝薄膜区和加热区为一体结构,金属加热体还具有两个电极层,氧化铝薄膜区的一部分位于电极层与铝制基材之间,其中一个电极层的至少部分与加热区的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极层的至少部分与加热区的另一端电连接。金属加热体的电热层具有加热区和氧化铝薄膜区,结构稳定,使其可以在高低温冲击下,不容易脱落、龟裂,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加热体及金属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加热产品有采用电阻丝加热方式或者膜加热方式。以电阻丝为加热方式的加热部件是用镁粉等密封填充于铝管内,通过加热管对流体进行加热。以膜加热方式的加热部件是将金属电阻膜印刷在加热部件上,在印刷金属电阻膜前需要先印刷一层绝缘层,而且金属电阻膜需要通过多次印刷烧结,多层印刷结构在多次冷热冲击后容易破裂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低温冲击、且结构稳定的金属加热体及金属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热体,包括铝制基材和电热层,所述电热层与铝制基材相固定,在远离所述铝制基材的方向,所述电热层包括氧化铝薄膜区和加热区,所述氧化铝薄膜区隔离所述加热区和所述铝制基材,所述氧化铝薄膜区和所述加热区为一体结构,所述金属加热体还具有两个电极层,所述氧化铝薄膜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极层与所述铝制基材之间,其中一个电极层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加热区的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极层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加热区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氧化铝薄膜区与所述加热区的材料不同,所述氧化铝薄膜区包括融合区,所述融合区中融入有与所述加热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所述铝制基材包括铝管或铝板,所述铝制基材厚度为0.05-5毫米之间;所述电热层连续不间断的面覆盖所述铝制基材,所述加热区以连续不间断的面覆盖所述铝制基材。
所述金属加热体的加热区的电阻系数为85%-115%,所述电阻系数是指工作电阻与常温电阻之比值。
所述铝制基材为铝管,所述铝管管径为6-80mm,所述铝管的加热功率为10-3000W,所述铝管的加热区的功率密度为1-100w/cm2。
所述融合区厚度在0.1-10μm范围内,所述加热区厚度在1-20μm范围内,所述氧化铝薄膜区厚度在3-40μm范围内。
所述加热区包括ZO金属氧化物纳米加热材料、In2O3金属氧化物纳米加热材料、ZnO金属氧化物纳米加热材料、LiO金属氧化物纳米加热材料、SnO2金属氧化物纳米加热材料、Ca2InO4金属氧化物纳米加热材料、石墨烯纳米加热材料、纳米银加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还包括电绝缘层,所述电绝缘层覆盖所述电热层;
所述金属加热体还包括烧结涂层,所述烧结涂层由负温度系数电阻性能材料制成,所述烧结涂层位于所述电绝缘层,所述负温度系数电阻性能材料的烧结涂层为NTC性能的烧结涂层。
所述氧化铝薄膜层通过对铝制基材进行阳极氧化而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热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加热体,所述金属加热体为铝管,所述金属加热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金属加热装置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与所述铝管内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金属加热体包括铝制基材和电热层,电热层与铝制基材相固定,电热层具有加热区和氧化铝薄膜区,氧化铝薄膜区和加热区为一体结构,结构稳定,使其可以在高低温冲击下,不容易脱落、龟裂,性能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0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