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0445.8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周大恒;施远;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B64F5/6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慧颖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阻力 长直翼 动力学 耦合 风洞试验 模型 | ||
1.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包括机翼(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1)上设置有模型刚度调节装置(2)以及阻力舵(3);
所述的模型刚度调节装置(2)位于机翼(1)的主梁(9)截面处,所述的模型刚度调节装置(2)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端连接板、右端连接板;左右连接板的两侧均依次通过连接支撑板(5)、连接套筒(4)固定在主梁(9)截面处;所述的连接支撑板(5)的侧面圆周均匀分布四组变参数梁(8);
所述的连接支撑板(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四个燕尾槽(7)、连接支撑板(5)的圆心处设置连接孔(6);所述的燕尾槽(7)用于安装变参数梁(8);所述的连接孔(6)用于安装距离控制装置;所述的四个燕尾槽(7)的槽与槽之间间隔90度,变参数梁插在槽内,0度与180度的变参数梁为一组,用于调节机翼模型的面外弯曲刚度;90度与270度的变参数梁为一组,用于调节机翼模型的面内弯曲刚度;
所述的阻力舵(3)包括阻力舵操纵刚度调节装置、偏角控制装置以及阻力舵舵面模型;
所述的阻力舵操纵刚度调节装置包括弹性臂(16)、所述的弹性臂(16)一端安装在舵面转轴(17)上,另一端与端框(15)相连;所述的舵面转轴(17)旋转固定后,调整弹性臂(16)的截面尺寸控制舵面操纵刚度,通过调整舵面的操纵刚度来进一步调整舵面的旋转频率;
所述的偏角控制装置安装在舵面转轴(17)上,偏角控制装置包括舵机、摇臂(19)、制动装置、角度测量传感器以及振动特性测量传感器;舵机安装在机翼主梁上,舵机与舵面转轴(17)之间通过摇臂(19)连接,制动装置以及摇臂(19)安装在模型连接装置上,角度测量传感器以及振动特性测量传感器安装在舵面前缘;
在风洞试验中,在某一确定的风速与迎角下,记录该状态下的机翼面内或面外刚度、舵面操纵刚度的物理参数,使用舵面偏角控制装置,连续调整舵面偏角,记录机翼模型各测点的响应数据;停车后,通过刚度调整装置调整机翼面内刚度、机翼面外刚度、舵面操纵刚度中的物理参数,重新启动风洞,记录现状态下的各物理参数,连续调整舵面偏角,记录机翼模型各测点的响应数据;重复多次,可获得不同物理参数下的响应数据,对响应数据进行分析即可获得阻力舵偏转角度、舵面操纵刚度、机翼面内或面外刚度变化对于机翼结构动力学耦合特性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撑臂(12)通过连接支座(14)与舵面转轴(1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臂(19)还连接于舵机,所述的舵机安装在机翼主梁上,即舵机与舵面转轴之间通过摇臂(1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装置包括锁紧装置(18)、张线(20)、拉簧(21);所述的张线(20)与拉簧(21)安装在锁紧装置(18)的对称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孔(6)位于支撑板圆心处,孔内有螺纹,左右两侧的连接孔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的距离控制装置包括两个双头螺柱(10)以及一个调节套筒(11);所述的双头螺柱(10)一端连接在连接支撑板(5)上的连接孔(6),另一端连接在调节套筒(11)上;调节套筒上也有螺纹孔,用于与双头螺柱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舵面转轴(17)上还设置有轴承(13)、端框(15);所述的端框(15)利用轴承(13)与舵面转轴(1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力舵舵面模型设置两个,安装在机翼后缘外侧弦平面同一站位的上下两侧;阻力舵舵面模型利用模型连接装置将其与机翼(1)连接;所述的模型连接装置包括耳片、连接支座(14)以及与连接支座(14)上端连接的连接支撑臂(12),所述的摇臂(19)安装在连接支撑臂(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044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