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杆节点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1638.5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6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辉;李涛;冯万盛;邓梦君;李静;曾先会;罗俊;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50 | 分类号: | B61F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杆 节点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用户对拉杆节点刚度(K)要求与橡胶层最大刚度(Km)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拉杆节点采用线性刚度设计或变刚度设计;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根据用户要求的最大疲劳荷载(Fp)及芯轴(1)相对于外套(3)的最大允许位移(Lp)计算拉杆节点刚度(K),画出疲劳荷载(F)—位移(L)关系图中的直线OP,直线OP的斜率为拉杆节点刚度(K);
步骤二:根据橡胶许用应力σ和橡胶层截面积计算橡胶层(2)能够承受的最大疲劳荷载(Fm), 根据橡胶许用应变(Smax)和橡胶层的长度计算橡胶层(2)的最大允许位移(Lm),然后计算橡胶层最大刚度(Km),画出疲劳荷载(F)—位移(L)关系图中的直线OM,直线OM的斜率为橡胶层最大刚度(Km);
步骤三:将拉杆节点刚度(K)与橡胶层最大刚度(Km)进行比较:当拉杆节点刚度(K)小于等于橡胶层最大刚度(Km)时,拉杆节点采用线性刚度设计;当拉杆节点刚度(K)大于橡胶层最大刚度(Km)时,采用变刚度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拉杆节点采用所述线性刚度设计时,所述拉杆节点包括:芯轴(1)、橡胶层(2)及外套(3),所述橡胶层(2)设置在芯轴(1)与外套(3)之间,将芯轴(1)与外套(3)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芯轴(1)与外套(3)之间还设置有沿轴向的空腔(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刚度设计是通过在芯轴(1)与外套(3)之间设置内止挡(4)的方式来实现,所述拉杆节点包括:芯轴(1)、橡胶层(2)、外套(3)及内止挡(4),所述橡胶层(2)设置在芯轴(1)与外套(3)之间,将芯轴(1)与外套(3)弹性连接;所述内止挡(4)设置在芯轴(1)与外套(3)之间,内止挡(4)与芯轴(1)之间或内止挡(4)与外套(3)之间设置有止挡间隙(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芯轴(1)与外套(3)之间还设置有沿轴向的空腔(6),所述内止挡(4)设置在空腔(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止挡(4)表面设置有包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止挡(4)设置在芯轴(1)上,内止挡(4)与外套(3)之间设置有止挡间隙(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止挡(4)设置在外套(3)上,内止挡(4)与芯轴(1)之间设置有止挡间隙(A)。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杆节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疲劳荷载(F)由橡胶层(2)及内止挡(4)共同承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16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工件用装夹回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长时间窗口下复杂图网络的聚类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