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型烟气环保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1690.0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7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亚玲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F28D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郭童瑜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再利用 烟气 环保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环保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型烟气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除尘箱内部竖直方向安装隔板,隔板左侧的除尘箱内部为回收室,隔板右侧的除尘箱内部为除尘室,所回收室内部安装回收管,回收管底端通过吸水管连通有固定在除尘箱底端上的引水箱内部,引水箱内部滑动设置有引水板,引水板右端安装引水杆,引水杆右端穿过引水箱连接有引水球,除尘室内部竖直方向安装旋转轴,旋转轴底端穿过除尘箱底部连接有与引水球相互接触的下凸轮,所述旋转轴顶端穿过除尘箱连接有上凸轮。本发明,可以将烟气中所含有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回收后再次对烟气进行喷洒,以增加对烟气中灰尘的除尘溶解效果,从增加了烟气的环保除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型烟气环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硫、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因此烟气对环境的污染是多种毒物的复合污染。烟尘对人体的危害性与颗粒的大小有关,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多是直径小于10um的飘尘,尤其以1-2 .5um的飘尘危害性最大。烟气通常温度比较高。
现有技术中有直接对烟气除尘处理的,这样做一方面会破坏除尘设备的寿命,另一方面浪费了热量,而且含热量较高的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会造成热污染,有待改进。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993515U)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型烟气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除尘箱内顶壁中部固定有隔板,隔板的下部与除尘箱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隙,隔板将除尘箱的内部分为左腔室、右腔室和下腔室,左腔室的除尘箱侧壁顶部设有烟气入口,左腔室内设有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换热管入口和换热管出口,换热管入口和换热管出口均穿出除尘箱的侧壁,螺旋换热管的下方设有倾斜的第一网孔板,第一网孔板靠近除尘箱侧壁的一侧较低,第一网孔板较低一侧上方的除尘箱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污口,该除尘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烟气中热量的回收,并且也实现烟气中灰尘的除尘效果,但是除尘效果仍然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型烟气环保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型烟气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除尘箱内部竖直方向安装隔板,隔板左侧的除尘箱内部为回收室,隔板右侧的除尘箱内部为除尘室,所述回收室内部安装回收管,回收管底端通过吸水管连通有固定在除尘箱底端上的引水箱内部,引水箱内部滑动设置有引水板,引水板右端安装引水杆,引水杆右端穿过引水箱连接有引水球,所述除尘室内部竖直方向安装旋转轴,旋转轴底端穿过除尘箱底部连接有与引水球相互接触的下凸轮,所述旋转轴顶端穿过除尘箱连接有上凸轮,上凸轮左侧接触有引气球,引气球左端连接有引气杆,引气杆左侧安装引气板,引气板外侧安装引气箱,引气箱的进气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有设置在回收室内部顶端的收集罩,引气箱的出气端通过出气管连接有设置在除尘室内部的喷气环,所述旋转轴内部为中空结构,旋转轴底端外侧安装进水箱,进水箱内部的旋转轴外侧设有进水孔,所述旋转轴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上喷水盘和下喷水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气环下端安装挡板,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气环内壁设有若干喷气口,喷气口倾斜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喷水盘下端和下喷水盘上端设有若干喷水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水箱与进水箱之间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吸水管内部均安装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内部均安装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亚玲,未经刘亚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1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