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病原微生物显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2462.5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翠兰;石凌锋;陶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A61L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原微生物 显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脂质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病原微生物显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制备病原微生物显色剂的方法,所述病原微生物显色剂为羧基荧光素脂质体,所述羧基荧光素脂质体的制备原料包括胆固醇、TCDA和经氧化后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所述经氧化后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所述胆固醇和所述TCDA的摩尔比为4:(1.5‑2.5):(2‑3)。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细菌显色物质的保存时间,其结构稳定性高,制备简便,粒径小,显色效果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质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显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生存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公共场所的微生物污染是普遍而严重的,调查和试验表明,污染在环境表面和公共用品上的微生物不仅可以存活,而且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这就为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机会。此外,人体伤口初期,微生物含量通常会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较低的微生物含量不会明显阻碍伤口的愈合,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临床干预治疗,但随着微生物的繁殖,尤其是致病菌的扩大繁殖,当微生物数量增加到宿主不能通过自身免疫进行清除时,组织就会被侵袭,临床感染开始。因此,抓好环境和伤口微生物的控制是预防传染病和临床感染的重要措施。
目前公共场所的消毒方式主要是通过定期、定时的方式进行,大多数未对消毒后的物品和空气进行取样检测,存在消毒不彻底和消毒时效未知等缺点,进而增加了公共区域传染疾病的风险。不同的公共场所,存在人流量的区别,同一公共场所也存在不同时间段人流量不同的差异,因此用同一种消毒方式进行公共场所的消毒,必然存在有些场所消毒产品使用过度,造成消毒产品的严重浪费;而有些区域反而存在消毒不彻底和不及时的现象。而对于伤口,目前临床上鉴定细菌感染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棉签刮取伤口分泌物进行培养,然后鉴别伤口处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这种方法不仅耗时(24~48h),而且受限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非医院产生的伤口,不能及时辨别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增加了临床感染的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可有效显示出病原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对于指导消毒杀菌很有必要。2015年巴斯大学报道了一种细菌显色敷料的制备方法,2018东华大学在巴斯大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细菌显色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虽然在细菌显色物质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些稳定剂,但稳定性仍然达不到商业应用的标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微生物显色剂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佳、粒径小的病原微生物显色剂。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病原微生物显色剂的方法,所述病原微生物显色剂为羧基荧光素脂质体,所述羧基荧光素脂质体的制备原料包括胆固醇、TCDA和经氧化后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所述经氧化后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所述胆固醇和所述TCDA的摩尔比为4:(1.5-2.5):(2-3)。
本发明对脂质体类细菌显色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其整体稳定性差,保质期短。虽然现有技术中有通过添加稳定剂以改善脂质体稳定性的方案,但其稳定性的提升有限,仍无法满足市场商品化需求。为此,本发明进行了多方探索,最终发现当将作为脂质体制备主要原料之一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DPPC)先进行氧化,再与胆固醇和TCDA(10,12-三聚二烯酸)以特定比例配合,可既使得后续加入的羧基荧光素与DPPC发生紧密交联,又可不因改变了DPPC的亲水亲油性,而影响其与胆固醇和TCDA的成膜反应,制备得到的羧基荧光素脂质体更加稳定,在使用中破裂显色效果理想。
本发明中所述的病原微生物为能分泌外毒素的病原微生物,例如,可为能分泌外毒素的真菌或细菌。所述外毒素为溶血素、脂酶等可裂解脂质体的蛋白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2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复合稀土结构钢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学习引擎开放平台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