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变量机构及双向变量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2708.9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任燕;汤何胜;向家伟;钟永腾;周余庆;孙维方;蒋勇英;王乃格;邵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13/02;F15B2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变量 机构 | ||
1.一种双向变量机构,包括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所述阀套内腔设有配流轴(3),所述配流轴(3)相对阀套可轴向位移且可周向旋转,所述配流轴(3)一端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7),所述驱动轴(7)与配流轴(3)周向联动且轴向滑移;
所述阀套内壁沿轴向从第一端盖(4)至第二端盖(5)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凸环(201)、第二凸环(202)、第三凸环(203)、第四凸环(204)、第五凸环(205)、第六凸环(206),以及设置在第一凸环(201)和第二凸环(202)之间的第一通孔(207)、设置在第二凸环(202)和第三凸环(203)之间的第二通孔(208)、设置在第三凸环(203)和第四凸环(204)之间的第三通孔(209)、设置在第四凸环(204)和第五凸环(205)之间的第四通孔(210)、设置在第五凸环(205)和第六凸环(206)之间的第五通孔(211);
所述阀套上设有第一回油口(101)、第一出油口(102)、进油口(103)、第二出油口(104)、第二回油口(105),所述进油口(103)与第三通孔(209)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101)和第一出油口(102)分别与第一通孔(207)和第二通孔(208)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出油口(104)和第二回油口(105)分别与第四通孔(210)和第五通孔(211)连通;
所述配流轴(3)外壁沿轴向从第一端盖(4)至第二端盖(5)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台肩(301)、第一环割槽(302)、第二台肩(303)、第二环割槽(304)、第三台肩(305),所述第一台肩(301)上设有第一窗口(306),所述第三台肩(305)上设有第二窗口(307),所述配流轴(3)内设有连通第一窗口(306)与第一环割槽(302)的第一出油通道(308)、连通第二窗口(307)与第二环割槽(304)的第二出油通道(309);
所述第二凸环(202)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开槽(212)和至少一个的第二开槽(213),且第一开槽(212)和第二开槽(213)错开设置;所述第五凸环(205)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三开槽(214)和至少一个的第四开槽(215),且第三开槽(214)和第四开槽(215)错开设置;
所述配流轴(3)两端与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控制腔(K1)、第二控制腔(K2),所述第一控制腔(K1)和第二控制腔(K2)中可通入对配流轴(3)形成轴向作用力的控制流体和/或设有对配流轴(3)形成轴向作用力的弹性件(6),所述阀套上设有用于通入控制流体的控制流体口(106)和/或所述阀套上设有用于调节弹性件(6)作用力的调节装置;
所述配流轴(3)在两端控制流体和/或弹性件(6)的轴向作用力下保持平衡或相对阀套轴向滑移;
所述配流轴(3)相对阀套轴向滑移的路径上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
当配流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台肩(303)对准第三通孔(209),在配流轴(3)周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窗口(306)与第一开槽(212)连通且所述第二窗口(307)与第四开槽(215)连通;
当配流轴(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台肩(303)与第四凸环(204)配合断开第三通孔(209)与第二环割槽(304)的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09)与第一环割槽(302)连通,在配流轴(3)周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窗口(306)与第一开槽(212)、第二开槽(213)交替连通;
当配流轴(3)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台肩(303)与第三凸环(203)配合断开第三通孔(209)与第一环割槽(302)的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09)与第二环割槽(304)连通,在配流轴(3)周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窗口(307)与第三开槽(214)和第四开槽(215)交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变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腔(K2)中可通入对配流轴(3)形成轴向作用力的控制流体,所述第一控制腔(K1)中设有对配流轴(3)形成轴向作用力的弹性件(6),所述阀套上设有连通第二控制腔(K2)的用于通入控制流体的控制流体口(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270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