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与地热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3209.1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刚;杨辉著;黎永耀;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4T10/1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地热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热管与地热采集装置,热管包括封闭件、第一管体、第一传热件与第二传热件,封闭件具有通道;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通过封闭件封闭,内部具有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腔体;第一传热件与封闭件连接,位于封闭件的一侧,内部具有空腔;第二传热件与封闭件连接,位于封闭件的另一侧,内部具有空腔,且能够通过通道与第一传热件内的空腔连通,以与第一传热件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分隔。本发明中,相邻热管之间可以通过第一传热件与第二传热件形成的级间热管进行传热,级间热管的热阻较低,且能够伸入至第一腔体而与蒸汽充分接触,有助于提升换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采集领域,尤其是涉及热管与地热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在治污降霾、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改善生态文明的作用日益凸显。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能够利用管内工质的相变传热,从而将发热源的热量迅速传递到远端。相关技术中,热管单元通常由多根热管拼接而成,相邻热管采用密封堵头连接,然而,此种方式中热管连接处的传热热阻较高,热量难以有效的传递,热管长度较长时容易发生传热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热管,能够降低热管连接处的传热热阻,提升传热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热管的地热采集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热管,包括:
封闭件,具有通道;
第一管体,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通过所述封闭件封闭,内部具有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腔体;
第一传热件,与所述封闭件连接,位于所述封闭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热件的内部具有空腔;
第二传热件,与所述封闭件连接,位于所述封闭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传热件的内部具有空腔,且能够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一传热件内的所述空腔连通,以与所述第一传热件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分隔。
本实施例的热管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热管设置有第一传热件与第二传热件,在多根热管连接形成的热管单元中,相邻热管之间可以通过第一传热件与第二传热件形成的级间热管进行传热,级间热管的热阻较低,且能够伸入至第一腔体而与蒸汽充分接触,有助于提升换热效率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热管,
沿热量传递方向,所述第一管体的首端通过所述封闭件封闭,所述第一传热件位于所述封闭件的上侧,所述第二传热件位于所述封闭件的下侧;
还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热件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热管,
还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热管,
所述第一传热件与所述第二传热件的表面均设有吸液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热管,
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设有吸液芯。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热管,包括:
封闭件;
第一管体,两端均通过所述封闭件封闭,内部具有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腔体;
第一传热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封闭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传热件的内部具有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3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