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晚熟桃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4353.7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马翠兰;李文;邱栋染;寇译丹;尚娟娥;王淳璐;李鑫;张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晚熟 issr pcr 分子 标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晚熟桃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以晚熟桃基因组DNA为模板,以UBC812等17条引物作为引物,采用20μL的ISSR‑PCR反应体系,扩增程序为:预变性94℃3 min;变性94℃30 s;退火温度51‑55℃,45 s;延伸72℃90 s;循环35次;后72℃延伸7 min;最后4℃保存。ISSR‑PCR反应体系为:2×easy taq PCR Super Mix(+dye)10μL,引物浓度0.6μmol/L,DNA模板50 ng/μL,ddH2O 8.4μL。本发明的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用于晚熟桃后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变异进程与演化研究,同时为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及遗传图谱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晚熟桃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
背景技术
桃(
我国桃种质资源丰富,变种、品种及类型多。全世界有桃品种5000余个,我国约有1000余个。目前,福建省桃主要栽植于闽东、北地区,已知栽植品种超过30种。但桃在生产中存在品种混杂,果实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桃的高效生产带来阻碍。由于大多数桃品种的植株和叶片性状差异不明显,在外观上较难区别,给准确进行资源的保存及利用带来诸多不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晚熟桃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可有效判别同名异种或同种异名桃栽培品种,为标准化高效栽培及后续开展桃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较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1974年Grodziker创立了RFLP技术,Botstein等首先利用此项技术于1980年构建了人类遗传图谱,从此开创了分子标记技术的新纪元。目前,已建立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有十多种,例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序列标记位点(STS)、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等(SRAP)等,它们已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学科中广泛应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定位和克隆、种质鉴定等多种研究领域。
目前,遗传标记在桃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少数用于品种鉴定,而桃种质、指纹图谱、连锁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福建省闽东、北30多个栽培桃特别是古田优良桃品种‘韦端蜜红’、‘颐红’和湖南省芷江‘苹果’桃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并结合树体生长习性及果实经济性状探讨变异来源,为栽培桃的标准化及高效低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晚熟桃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晚熟桃ISSR-PCR分子标记,所述标记引物为:
UBC811:GAGAGAGAGAGAGAGAC,
UBC812:GAGAGAGAGAGAGAGA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