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及冷却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834664.3 申请日: 2020-08-17
公开(公告)号: CN111863748B 公开(公告)日: 2022-02-15
发明(设计)人: 魏志国;林原胜;邱志强;柯汉兵;柯志武;黄崇海;李勇;肖颀;张克龙;李勇全;赵振兴;李华锋;代路;李邦明;李献领;劳星胜;吴君;陈凯;苟金澜;李少丹;王俊荣;戴春辉;陈朝旭;庞杰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L23/473 分类号: H01L23/473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沈军
地址: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体化 微型 冷却器 冷却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的壳体以及集成于所述壳体的压电泵,所述壳体内设有相间的且旋转中心相同的第一螺旋微流道和第二螺旋微流道,所述压电泵的泵腔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压电泵的泵腔的进口;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压电泵的泵腔的出口;

所述壳体包括冷却器背板和冷却器盖板,所述冷却器背板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一螺旋间壁和第二螺旋间壁,所述冷却器盖板贴合于所述第一螺旋间壁和所述第二螺旋间壁,以构成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间壁和所述第二螺旋间壁的内侧边缘围设成O形驱动腔,以构成所述压电泵的泵腔,所述压电泵的压电振子安装于所述冷却器盖板上且与所述O形驱动腔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形驱动腔与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的相接处设有第一V型单向阀,以使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内的流体单向流入所述O形驱动腔;所述O形驱动腔与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的相接处设有第二V型单向阀,以使所述O形驱动腔内的流体由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单向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间壁和所述第二螺旋间壁为采用激光蚀刻或化学蚀刻方式在所述冷却器背板上加工而成的螺旋形微细槽道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背板的外侧表面设有电子器件安装位,所述电子器件安装位上覆设有导热硅胶层或锡焊连接层,以贴合待冷却的电子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呈中心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微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微流道呈阿基米德平面双螺线型。

8.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微型冷却器,还包括外部冷却器,所述外部冷却器用于将冷却液携带的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所述一体化微型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连接于所述外部冷却器的进口,所述一体化微型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连接于所述外部冷却器的出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6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