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4864.9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平;郭培虹;刘生荣;杜辉;白运;田中英;张俊;尹立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合 获取 水力 传导 系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磁法及其地层参数获取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测井电阻率数据与分层抽水试验获取的水力传到系数(K值)之间的相关性,提取电阻率‑K值相关性方程,再利用测井电阻率与反演电阻率剖面电阻率之间的相关性,对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校正换算,得出换算后的拟测井电阻率剖面;最后利用电阻率‑K值相关性方程对换算后的拟测井电阻率剖面进行换算,即可算出电磁法剖面范围内的水力传导系数剖面,从而实现区域剖面尺度的水力传导系数刻画。解决了在井密度较小或只有少数参数井的地区难以精细计算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法及其地层参数获取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盆地地下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的精细刻画与研究一直是国际水文地质领域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分析区域地下水综合补给能力、指导旱区盆地找水、成井取水条件分析的一项重要参数。为了获得这项参数,通常采用水文钻探与抽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井旁几十至几百米范围内部的水力传导系数;或应用多口井的抽水试验共性特征代表区域含水层的水力传导系数特征。上述方法中,单井抽水试验数据反映的水力传导系数受影响范围的限制,往往不能代表区域含水层的水力传导系数特征,多口井联合分析则需对参与分析与统计井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抽水层位、井深、成井条件等均有加大的相似性,且这项工作仅仅是反映区域含水层水力渗透系数共性特征的总结,远远达不到精细刻画的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实施例中主要通过地震获取地层中泥岩薄层分布的方式对盆地含水层结构进行描述,同时结合抽水试验获取的水力传导系数(K值)样本参数对含水层进行归算,这一方法分辨率较高,但成本昂贵,不具有推广价值;为了节约成本,还有些相关实施例对工作区内进行过抽水试验参数井的K值与同井的测井电阻率曲线采用阿尔奇公式进行多井联合回归分析,在获取共同系数与方程的基础上,再通过联井的方式评估区域的水力传导系数,这种方法的精度受参数井分布密度的影响较为严重,且较多适合于工作程度较高、参数井较多的地区,在少参数井地区的精度将会迅速下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其解决了在井密度较小或只有少数参数井的地区难以精细计算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预先获取的电磁法探测剖面,结合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得到反演电阻率剖面;
S2、基于预先获取的钻孔电阻率测井曲线,对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校正,得到拟测井电阻率剖面;
S3、基于预先获取的钻孔分层段水力传导系数,在预先获取的钻孔电阻率测井曲线上选择相同段位的电阻率,得到深度-平均电阻率曲线和深度-水力传导系数曲线;
S4、基于深度-平均电阻率曲线和深度-水力传导系数曲线,结合深度加权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到深度-平均电阻率曲线和深度-水力传导系数曲线的回归方程;
S5、基于深度-平均电阻率曲线和深度-水力传导系数曲线的回归方程,对拟测井电阻率剖面进行换算,得到最终的水力传导系数剖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基于地-井联合获取水力传导系数的方法,以地面物探+井中物探为基础,结合分层抽水试验,综合计算与提取区域盆地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实现大型盆地含水层结构的水力传导系数精细刻画,解决了在井密度较小或只有少数参数井的地区难以精细计算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步骤S2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未经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明挖高铁隧道防水层快速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型动力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