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修复装置的加热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4950.X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2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平;宋立杰;刘惠;安淼;邰俊;张瑞娜;夏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地址: | 2002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场地 燃气 热脱附 修复 装置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修复装置的加热井,包括外管、内管、钻头和驱动盖,外管套装于内管的外部,内管与外管之间具有间隙,外管的外壁上设置螺旋槽,外管的底部与钻头连接,驱动盖与外管的顶部可拆装连接,驱动盖能够与驱动设备相连,驱动设备能够带动驱动盖和外管转动,内管的内腔与外管的内腔相连通,内管具有高温烟气进气口,高温烟气进气口与内管的内腔相连通,外管具有排烟口,排烟口与外管的内腔相连通。本发明的用于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修复装置的加热井,能够实现一次成井,简化了加热井埋设过程,同时,外管管壁与土壤之间没有间隙,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修复装置的加热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作为土壤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热脱附技术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热脱附技术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可实现至少90%的去除率,这项技术尤其是对油相(非水相的液体)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很好,并且还可以对在一些如微生物/植物修复技术、气相抽提技术等其他技术无法适应的恶劣的土壤环境(淤泥和粘性土)进行修复。因此,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热脱附技术具备修复效果好、修复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二次污染可控等突出优点。
热脱附技术分为异位热脱附和原位热脱附两种技术。其中,原位热脱附相比于异位热脱附技术具有更加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特点,因而在国内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原位热脱附是指通过对污染区域进行原地加热的方式促使有机污染物加速移动进入气相或液相,挥发或分离出的污染物质再在原位通过抽提工艺进行捕集,并抽提至地面进行处理。原位热脱附技术按照不同的加热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电阻热脱附技术、热传导热脱附技术、蒸汽热脱附技术、射频热脱附技术、热空气热脱附技术及热水热脱附技术等。
原位热脱附技术中需要在污染区域内建设加热井,通常根据不同原位热脱附技术的选择,有热介质注射井、热传导井、电极棒等形式。传统的加热井埋设时需要预先在土壤中打好孔洞,再在土孔中放置加热井,有时,还要预先在孔洞中埋设金属套管以防止土孔塌陷,导致加热井的埋设过程复杂而耗时。同时,加热井外壁与土孔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加热井中的热量向土壤中传导时产生不必要的热量散失。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加热井埋设过程复杂且热量传导损失大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修复装置的加热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简化加热井埋设过程,减少热量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修复装置的加热井,包括外管、内管、钻头和驱动盖,所述外管套装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螺旋槽,所述外管的底部与所述钻头连接,所述驱动盖与所述外管的顶部可拆装连接,所述驱动盖能够与驱动设备相连,驱动设备能够带动所述驱动盖和所述外管转动,所述内管的内腔与所述外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内管具有高温烟气进气口,所述高温烟气进气口与所述内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外管具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与所述外管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高温烟气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内管的顶部,所述排烟口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外侧壁的顶部,所述外管的底部封口,所述内管的底部开口并与所述外管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顶部相平齐,所述内管的长度较所述外管的长度短。
优选地,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呈螺旋状。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外管的轴线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呈螺旋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外圈尺寸的手工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粉加工高效研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