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墩身保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5628.9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章;王宇;何元科;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2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张迪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墩身保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多个模板块组装成模板,所述模板围设成具有内腔的结构件,然后在所述模板外壁表面上喷涂至少30mm的硬泡聚氨酯泡沫层;步骤2、待模板上的硬泡聚氨酯泡沫硬化后,检查模板上的硬泡聚氨酯泡沫层厚度及表面破损情况;若泡沫出现破损或厚度偏低则进行补喷,得到喷涂泡沫的模板,备用;步骤3、将喷涂泡沫的模板置于墩身施工场地,混凝土浇筑模板,模板对墩身进行保温;其中,硬泡聚酯泡沫的导热系数为0.018W/(m·k)~0.024W/(m·k);硬泡聚酯泡沫的粘结强度为0.1MPa以上。该方法保温效果良好,具有施工简单,可多次循环使用,安全性高,墩身环境温度均匀,能耗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了一种墩身保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桥梁墩身的冬季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后墩身的保温对于混凝土墩身的性能指标的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墩身冬季施工期间常采用篷搭设暖篷,底部安装暖风机或生火炉进行加热养护,按这类传统方式养护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底部暖风机加热养护期间需要不间断进行供电,供电周期长,能源消耗巨大。采用火炉加热能略微减少能源消耗,但火炉一般采用烧煤方式进行,换煤期间造成极大的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同时,暖风机、火炉加热方式均存在加热不均匀现象,远离热源的部位温度较低,由于篷内空间有限,靠近热源的位置温度较高。采用暖篷法时每个墩身均需要进行篷布拆、搭作业,重复造成额外人工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冬季墩身施工过程中墩身保温的方式存在能源消耗大、安全性差、加热不均匀或仅能单次使用拆卸耗时耗力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墩身保温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具有施工简单,可多次循环使用,安全性高,墩身环境温度均匀,能耗低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墩身保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多个模板块组装成模板,所述模板围设成具有内腔的结构件,然后在模板外壁表面上喷涂至少30mm厚的硬泡聚氨酯泡沫层;
步骤2、待模板上的硬泡聚氨酯泡沫硬化后,检查模板上的硬泡聚氨酯泡沫层厚度及表面破损情况;若硬泡聚氨酯泡沫层出现破损或厚度偏低则进行补喷,得到喷涂硬泡聚氨酯泡沫层的模板,备用;
步骤3、将喷涂硬泡聚氨酯泡沫层的模板置于墩身施工场地,向所述墩身模板的内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墩身,模板对墩身进行保温;
其中,硬泡聚酯泡沫的导热系数为0.018W/(m·k)~0.024W/(m·k);
硬泡聚酯泡沫的粘结强度为0.1MPa以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墩身保温的方法,在浇筑混凝土墩身前,先准备喷涂了硬泡聚氨酯泡沫的模板,通过控制硬泡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性能、喷涂的厚度等因素,使得模板在冬季墩身施工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自身也会产生的水化热量,此时喷涂模板也可以起到减缓墩身混凝土热量散失的作用,从而实现墩身保温的方法,使得墩身混凝土在冬季施工过程中也能保持较好的性能。同时,墩身保温方法,具有施工简单,安全性高,能耗低等特点,同时,喷涂泡沫模板可实现循环利用,且在保温过程中可实现墩身环境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硬泡聚酯泡沫的导热系数为0.022W/(m·k)~0.024W/(m·k)。通过发明人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导热系数的硬泡聚酯泡沫,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厚度,相对来说导热系数越低的硬泡聚酯泡沫导热效率较低,喷涂的厚度可以适当减小。研究发现导热系数为0.018W/(m·k)~0.024W/(m·k)的硬泡聚酯泡沫在喷涂低于30mm厚度,喷涂模板的保温效果较差,硬泡聚酯泡沫的导热系数为0.022W/(m·k)~0.024W/(m·k),此时的硬泡聚酯泡沫在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时,喷涂所用量原材料的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5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