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6178.5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古涛;魏敏;李修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承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4 | 分类号: | E04G17/04;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杆 拉片板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包括横杆、连接板、压杆、弹簧插销、螺栓;压杆包括与压杆相对固定的螺母;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弹簧插销,弹簧插销包括插销支架和插销螺栓为变直径螺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第二部周向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第一部的直径小于第二部的直径、且小于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螺栓的第一部穿设在横杆的第一通孔,且横杆的内侧被限位在螺栓的限位台阶处;螺栓的第二部穿设在压杆的第二通孔,且通过螺母与螺栓的螺纹端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栓能够调节横杆与压杆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模板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上使用的铝合金模板的墙模板主要分为拉杆板和拉片板,这两种墙模板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加固方式。
对拉螺栓和背楞组合共同作用,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墙模板不涨模、不变形。拉杆板上预留有孔洞,组装时螺杆从该孔穿过,螺杆两端分别连接背楞。对拉螺杆承担大部分侧压力,使两侧模板间距始终保持不变;背楞沿墙高方向布置若干道,确保模板横向不发生弯曲变形。
拉片板与拉杆板在加固方面最大差别在于拉片的布置与方通管的功能。与对拉螺杆类似,拉片承受绝大多数的侧压力,在模板的侧面开有若干道凹槽,用于穿设拉片,拉片的横向和竖向间距均小于对拉螺杆,因而单位面积内拉片数量要大于对拉螺杆数量。沿墙高方向布置若干道方通管用方通扣固定于模板外侧,拉杆板背楞帮助对拉螺杆受力外还兼具保证模板整个使用过程中的直线度,而方通管的主要作用仅是保证模板的直线度。
从模板结构来说,拉杆板的纵向抗弯刚度较拉片板强,但横向抗弯刚度弱于拉片板。实践证明,若直接将拉杆板作为拉片板使用,由于拉杆板横向抗弯刚度不足易造成拉杆板横向变形过大,甚至出现涨模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铝合金拉杆板利用率。为此本专利提出一种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提高拉杆板的横向抗弯刚度,协助模板承受侧压力,有效地实现拉杆板向拉片板转换。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有效也解决了拉杆板横向抗弯刚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包括横杆、连接板、压杆、弹簧插销、螺栓;
所述横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开孔方向与横杆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螺栓为变直径螺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第二部周向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第一部的直径小于第二部的直径、且小于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
所述螺栓的第一部穿设在横杆的第一通孔,且横杆的内侧被限位在螺栓的限位台阶处;
所述压杆沿横杆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与横杆第一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螺栓第二部穿设的第二通孔,螺栓的第二部穿设在压杆的第二通孔,且通过螺母与螺栓的螺纹端螺纹连接,压杆与螺母之间相对固定;
所述横杆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插销穿过的销孔;横杆第二端设置有与连接板相配合的弹簧插销,用于与模板、相邻的拉杆板与拉片板转换装置的连接板进行插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杆包括依次连接的U型槽、加强管、螺母,所述U型槽的内部尺寸与横杆的尺寸相配合,U型槽套设在横杆中部外,U型槽沿横杆长度方向平行设置,U型槽、加强管上与横杆第一通孔对应位置均开设有用于螺栓第二部穿设的第二通孔,螺栓的第二部依次穿过U型槽、加强管的第二通孔,然后通过螺母与螺栓的螺纹端螺纹连接,将螺母紧固在加强管上;U型槽、加强管、螺母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螺母中心轴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承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承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