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初曲度偏心试验件的轴压加载换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6252.3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2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庞庆辉;郭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04;G01N3/08;B64F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度 偏心 试验 加载 换向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后机身强度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初曲度偏心试验件的轴压加载换向装置。包括:由上方到下方依次设置的加载接头、试验件上端固定板、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以及支持接头,还包括滑杆螺柱,加载接头和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加载接头与试验件下端固定板通过多根第一滑杆螺柱固定连接;试验件上端固定板和支持接头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与支持接头通过多根第二滑杆螺柱固定连接;试验件上端固定板开设有用于第一滑杆螺柱穿过的第一通孔,试验件下端固定板开设有用于第二滑杆螺柱穿过的第二通孔,试验件的两端分别与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以及试验件下端固定板连接。本申请能够降低试验系统误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后机身强度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初曲度偏心试验件的轴压加载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一代飞机的研制,飞机平台为了满足隐身、装载和地面维护的需要,机身结构布局及结构形式发生较大变化。某型飞机为了满足发动机地面维修的需要,将后机身一些主传力框下部设计为通过两端铰支连接的带初曲度偏心的结构件,对于这种新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在现有技术的结构布局中没有出现过,尤其是带初曲度偏心结构件轴压稳定性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
普通小型试验件的轴压试验在压力试验机上完成,对于大中型试验件无法放置在压力试验机内,在地面轴向压缩加载时加载系统易产生侧向不稳定状态,尤其在试验件为带初曲度偏心试验件时,整个试验系统成为一个不同心力系,轴向压缩加载时加载作动筒活塞杆受压后,侧向的附加弯矩产生扰动会有侧向位移使整个加载系统成为一个不稳定系统,而且活塞杆加载时为运动部件无法对其进行侧向约束,因此试验难以获得精准的结果,甚至会造成试验件非正常破坏,从而导致试验失败。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带初曲度偏心试验件的轴压加载换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初曲度偏心试验件的轴压加载换向装置,包括:由上方到下方依次设置的加载接头、试验件上端固定板、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以及支持接头,还包括滑杆螺柱,所述滑杆螺柱包括第一滑杆螺柱以及第二滑杆螺柱,其中,
所述加载接头和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加载接头与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通过多根第一滑杆螺柱固定连接;
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和所述支持接头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与所述支持接头通过多根第二滑杆螺柱固定连接;以及,
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滑杆螺柱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滑杆螺柱穿过的第二通孔,试验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以及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载接头、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以及所述支持接头均呈矩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杆螺柱沿所述加载接头以及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的四个角设置四根。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杆螺柱沿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以及所述支持接头的四个角设置四根。
可选地,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以及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试验件安装的螺栓孔,所述试验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以及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滑杆螺以及所述第二滑杆螺柱穿过的第三通孔,以及用于试验件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加强板通过其第三通孔套设在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与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之间,并通过支持螺杆与所述试验件上端固定板或所述试验件下端固定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