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6571.4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黄亦明;承中良;黄梦哲;何其伦;王骞;马国荣;杨永浩;曹嘉云;陈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亦明;承中良;黄梦哲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6 | 代理人: | 唐海波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窑式湿 垃圾 生物 发酵 系统 | ||
1.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包括:
发酵筒,所述发酵筒倾斜设置且包括前锥头、中节、后锥头和料口,所述发酵筒内设有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筒的内壁上设有搅拌叶片;
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筒的筒体壁内的恒温组件、设置在发酵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供热热源;
底座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发酵筒滚动的驱动轮组和用于驱动驱动轮组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上;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及恒温系统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热源为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发酵筒筒体壁内的夹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热源包括裹覆设置在发酵筒前锥头外的输热箱和为输热箱提供热量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和输热箱间通过旋转连通器和输热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组件包括均布设置在发酵筒筒体壁内的夹层中的多根真空导热管,所述多根真空导热管的一端与输热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导热管与输热箱之间通过导热锡块连接,所述真空导热管与发酵筒筒体内壁间通过导热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组件为发酵筒筒体,所述发酵筒的筒体壁为夹层设计,夹层抽真空以使发酵筒的筒体壁整体成为真空导热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通器包括中心轴和活动套设在中心轴上的轴套,所述中心轴内轴向设有2条通道,并在不同圆周的径向上设有通孔,两条通道一端分别连接不同圆周上的通孔,两条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输热箱,每个通孔所在圆周处的轴套内壁环设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与圆周处的通孔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外侧通过管道与加热组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两个第一螺旋叶片,所述两个第一螺旋叶片分别设在所述筒体内壁上且彼此相错180度,所述两个第一螺旋叶片随所述筒体的转动而转动以从所述后锥头向所述前锥头或从所述前锥头向所述后锥头推送所述筒体内的湿垃圾;和两个第二螺旋叶片,每个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连接到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上,所述两个第二螺旋叶片彼此相错180度设置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旋叶片之间,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随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转动而转动以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推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送所述筒体内的湿垃圾并在所述筒体内形成湿垃圾的推送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筒筒壁外裹覆设有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口设置在后锥头上,所述料口处设有料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亦明;承中良;黄梦哲,未经黄亦明;承中良;黄梦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5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哺乳母猪复合预混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