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流送货车及其送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6727.9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景才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才礼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P7/13;G06Q50/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送货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流送货车及其送货方法,包括车体和储物箱,所述的储物箱通过移动机构安装在车体的车架上,储物箱通过移动机构可做横向、纵向或旋转运动,储物箱上设置有多个箱格,箱格的箱门被门电机带动旋转进行开门或关门动作,箱格内设置有推动机构,储物箱上还设置有锁定机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的储物箱通过移动机构可以移动至与外部存储柜相互贴合,然后将两者锁定后,将储物箱中包裹交换至存储柜,将存储柜中寄件交换至储物箱,整个交换过程中,快递员无法接触包裹,能够保证快递的安全可靠,以及避免信息的泄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送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流送货车及其送货方法。
背景技术
快件派送是指业务员按运单信息上门将快件递交收件人并获得签收信息的过程。快件派送是快递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现有快递派送模式是快递员一一甄别快递信息,并且打电话给收件人,这种模式导致快递员需要守在快递车旁等待用户上门拿货,经常需要等待几个小时;而且现在的人们对个人隐私比较重视,快递员在进行读取包裹信息时,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并且快递员直接接触包裹,可能会出现私自拆开包裹的现象发生。
当然,现有公开技术中,有在小区中设置存储柜,将快递放入存储柜中,让收件人去存储柜中取件,如授权发明CN201810330879.4一种无人快递车、无人快递配送系统及其自动配送方法。
还有公开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330879.4,发明名称为一种无人快递车、无人快递配送系统及其自动配送方法,公开了一种无人快递车,这样快递员不需要守候在快递车旁,收件人可以自行到达快递车处,凭借识别码进行取件。
快递员将快递放入快递车或存储柜中,还是会接触快递,可能会有隐私泄露或者私自拆包现象发生,而且存储柜和快递车都具有寄件功能,寄件人将快递放入存储柜或快递车中,让快递员取出后打包送到收件人处,这样快递完全曝露在快递员手上,这样快递的安全性更加无法去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送货车及其送货方法,为解决现有快递车或者存储柜在接收快件或寄出快递时,需要经过快递员接触快递完成送件或收件,导致快递信息泄露或者快递安全无法保障的缺陷。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物流送货车,包括车体和储物箱,所述的储物箱通过移动机构安装在车体的车架上,储物箱通过移动机构可做横向、纵向或旋转运动,储物箱上设置有多个箱格,箱格的箱门被门电机带动旋转进行开门或关门动作,箱格内设置有推动机构,储物箱上还设置有锁定机构。
本发明中,车体是普通拖车,具有车头和车架,车头可以拖动车架移动,车架是一个平板架,下面设置车轮,储物箱就放置在车架上,因为个人的客观性,送货员很难停车后,使得储物箱直接正对存储柜,所以通过移动机构可以带动储物箱进行运动,使得其可以对准落地的存储柜,或者快递车上的存储柜,然后储物箱与存储柜贴合后,通过锁定机构锁定,锁定后箱格对准存储柜的存储格,两者无缝隙,然后开门,进行交换快递,整个过程,快递员都无法接触快递,保证了快递的安全性和隐私。
进一步,上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和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可旋转安装在车架上,旋转板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移动板通过横向轨道安装在旋转板上,移动板可在横向轨道做横向移动,储物箱通过纵向轨道安装在移动板,储物箱可在纵向轨道做纵向移动。
进一步,上述移动板通过横向气缸在横向轨道做横向移动,储物箱通过纵向气缸在纵向轨道做纵向移动。
移动机构的结构比较常见,通过旋转电机来旋转储物箱,通过轨道和气缸的组合来实现储物箱的横向和纵向移动。
进一步,上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储物箱四角的电磁锁,电磁锁通过锁定气缸安装在储物箱上,锁定气缸带动电磁锁做远离或靠近储物箱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才礼,未经景才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7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