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7017.8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9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洲;牛小艳;熊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吕姝娟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本申请通过界定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域为N个GOA区域,在指纹解锁时,可减少指纹识别区域的扫描面积,进而减少扫描时间,并将每一GOA区域的光学传感器通过全局信号进行并联,从而减少光学传感器的整体曝光时间,以实现快速指纹解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装置如智能手机等,指纹识别传感器通常放置在菜单键(home键)位置。随着全面屏的到来,显示屏四周边框越来越窄以及home键的取消,手机背面或者侧面放置指纹识别传感器成为中间过渡方案,置于显示屏下或屏内成为指纹识别发展的一大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的发展的需求,指纹识别技术也成了手机终端的一大卖点;而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也是目前各大手机终端的需求。
目前,全面屏指纹解锁技术已经成为各大手机制造厂商研究和推广的重点。但是在原有指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单纯性的扩大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来实现全面屏指纹解锁的方式,会出现解锁速度慢、耗电量大等问题,这是由于全面屏指纹识别技术需要对整个手机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扫描,相对局部指纹扫描,耗时较长,耗电较大。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指纹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以解决在内嵌触摸屏中增加光电二极管制成并通过电容传感器实现显示、触控以及指纹解锁等功能时所造成的制程繁琐、驱动数量多、成本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所述指纹识别方法包括:界定所述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域为N个GOA区域,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N个GOA区域与所述显示面板的GOA电路中的N组启动控制信号以及N组全局信号相对应;获取用户手指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所占的P个GOA区域,P为大于1且小于N的正整数;判断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是否处于指纹解锁状态或触控状态;以及当判断出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处于指纹解锁状态时,获取Q个GOA区域的指纹并进行指纹验证,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每一GOA区域的指纹触摸面积均大于一预设面积,Q为大于1且小于P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当所述指纹识别方法还包括:当判断出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处于触控状态时,获取用户手指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位置并执行相应的触控操作。
进一步地,在获取用户手指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位置并执行相应的触控操作的步骤中,包括:通过全局信号依次对每一所述P个GOA区域的光学传感器进行复位;依次对复位完成后的每一所述P个GOA区域的光学传感器进行曝光;以及获取用户手指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位置并执行相应的触控操作。
进一步地,在获取所述Q个GOA区域的指纹并进行指纹验证的步骤中,包括:通过全局信号依次对每一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光学传感器进行复位;依次对复位完成后的每一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光学传感器进行曝光;以及采集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指纹并进行指纹验证。
进一步地,在采集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指纹并进行指纹验证的步骤中,通过使用被动式像素感测器采集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指纹。
进一步地,在通过全局信号依次对每一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光学传感器进行复位步骤中,通过使用X组GOA信号控制主动式像素感测器的Y个开关管,其中X,Y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以及在采集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指纹的步骤中,通过使用主动式像素感测器采集所述Q个GOA区域中的指纹。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显示面板的解复用模块的N个开关端子分别控制N组启动控制信号以开启或关闭所述GOA区域中的光学传感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GOA区域包括M个并联的光学传感器,M为K/N,其中K为所述光学传感器垂直方向的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0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