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支撑机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7202.7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韩胜;陈曦;张瑞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63 | 分类号: | F16C35/0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连续 回转 支撑 机构 方法 | ||
一种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支撑机构及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销轴过盈安装在支撑座上,滚子轴承以销轴为转动轴安装在支撑座上,滚子轴承的外圈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外圆周点接触,支撑座安装在支撑箱体上,压盖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撑箱体上压紧支撑座,上支撑机构有三组,三组相互分为120度与支撑箱体和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连接,下支撑为大直径轴承,大直径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安装在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径向外圆周,大直径轴承的轴承内圈位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前端,大直径轴承的轴承外圈固定在支撑箱体的内腔上,大直径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上表面外侧有刻度尺,为光栅检测的动尺,支撑箱体上固定位置有光栅检测的定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支撑机构及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作为核心传动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重工领域,其回转支撑在现实工业中更是技术难点,被人们称为“机械的关节”,支撑的结构形式直接关系到传动能不能够平稳实现,整台机械能不能够实现作业。现有的大直径长轴类回转支撑主要是通过前后或上下的与轴类直径匹配的大直径轴承配合实现,要实现连续平稳回转,对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加工要求很高,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同时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相匹配的大直径轴承,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多依靠进口。在装配安装时,对工艺、装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操作难度大,可调节性差,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支撑机构及方法。
一种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支撑机构,上支撑机构包括:压盖、支撑座、滚子轴承及销轴,销轴过盈安装在支撑座上,滚子轴承以销轴为转动轴安装在支撑座上,滚子轴承的外圈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外圆周点接触,支撑座安装在支撑箱体上,压盖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撑箱体上压紧支撑座,上支撑机构有三组,三组相互分为120度与支撑箱体和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连接,上支撑机构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实现径向的三点接触,下支撑为大直径轴承,大直径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安装在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径向外圆周,大直径轴承的轴承内圈位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前端,大直径轴承的轴承外圈固定在支撑箱体的内腔上,大直径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上表面外侧有刻度尺,为光栅检测的动尺,支撑箱体上固定位置有光栅检测的定尺。
上支撑为三组结构相同的位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同一径向截面对中心轴均布的支撑机构,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实现径向的三点接触。
上支撑机构、下支撑分别连接在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前、后两端。
一种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支撑方法,含有以下步骤;大直径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外圈相对运动时,通过滚子转动,实现轴承的连续转动,内圈安装在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径向外围,位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前端,二者没有相对运动,外圈固定在支撑箱体上,与支撑箱体相对固定,实现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回转运动,其中轴承内圈的上表面外侧有刻度尺,为光栅检测的动尺,支撑箱体上固定位置有光栅检测的定尺,实现对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连续回转的检测,
上支撑为三组结构相同的位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同一径向截面对中心轴均布的支撑机构,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实现径向的三点接触,
滚子轴承内圈通过在销轴固定在支撑座上与其无相对运动,外圈可以自由转动,外圈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外直径点接触,压盖有调整量,调节滚子轴承外圈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接触面积,实现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上三点支撑的其中一点。
上支撑、下支撑分别作用于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前后两端的相对位置,其中下支撑起到定位作用,调节定心,上支撑可浮动调节,实现转速小、扭矩大连续回转的大直径连续回转长轴的平稳回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