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7609.X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聂海金;苏俊明;聂永俊;陈堃;黄家伟;陈珂;黄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04;F22D1/50;C21B3/08;F01D15/1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代婵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余热锅炉、蒸汽发电装置、蒸汽供热装置、凝汽器、凝结水泵、给水泵,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入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电装置的入口和所述蒸汽供热装置的入口均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电装置的末级排汽口与所述凝汽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凝汽器通过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给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给水泵的出口与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的冷却水入口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高温熔渣,如钢铁冶金行业生产过程中高炉渣、钢渣、镍铁渣等,有色金属行业生产过程中铜渣等,危废高温熔融生产过程中炉渣。
以总量最大的高炉渣为例,目前主要采用水淬法冷却高炉渣,水淬法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且会产生大量的无压水蒸气、细小灰尘及SO2和H2S气体污染环境,同时资源化利用时需进一步烘干,增加了其处理能耗。
高温熔渣的高效利用问题在五十年前就开始引起人们的研发热潮,目前国内已有多种高温熔渣干式处理技术,其中以风碎法和旋转杯粒化法最具代表性。风淬法热回收效率约48%,成品渣品质与水淬渣相当,但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旋转杯粒化余热回收效率高、粒化效果好,但装置结构复杂,对流动性不好的高温熔渣易出现堵塞、结块等技术问题。
随着企业产量的大幅提高,节能减排压力的骤升,如何有效地回收高温熔渣的高温显热,减少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不影响其处理后的使用价值这个难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熔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余热锅炉、蒸汽发电装置、凝汽器、凝结水泵、给水泵,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入口连通,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发电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电装置的末级排汽口与所述凝汽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凝汽器通过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给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给水泵的出口与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的冷却水入口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高温熔渣间接水冷换热装置为高温熔渣圆盘冷渣机,所述高温熔渣圆盘冷渣机包括圆盘机架和若干冷渣箱,各所述冷渣箱沿所述圆盘机架的径向设置,且各所述冷渣箱沿所述圆盘机架的周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冷渣箱均固定在圆盘机架上,各所述冷渣箱均包括内部流动冷却水的水冷夹套,所述水冷夹套上开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水冷夹套呈环状,且所述水冷夹套位于内侧的外壁围合成接收高温熔渣的冷渣体,所述冷渣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熔渣溜槽对接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与所述冷渣体连通,所述冷渣体的底部设有卸料板,各所述冷渣箱的上方设有高温熔渣的缓存斗,所述缓存斗位于所述圆盘机架的中心,所述缓存斗的底部连通有一个向各所述冷渣箱内输送高温熔渣的熔渣溜槽,所述高温熔渣圆盘冷渣机还包括带动缓存斗转动向不同冷渣箱内输送高温熔渣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缓存斗相连,沿所述圆盘机架的径向,所述冷渣体呈扁平状。
作为优选,所述导料槽包括与熔渣溜槽对接进料的第一扩口端以及与冷渣体对接连通的第一窄口端,所述导料槽的口径沿第一扩口端到第一窄口端的方向渐缩,所述冷渣体包括设有卸料板的第二扩口端以及与导料槽对接连通的第二窄口端,所述冷渣体的口径沿第二扩口端到第二窄口端的方向渐缩,沿所述圆盘机架的径向,所述导料槽相对的两个侧面以及所述冷渣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为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