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气消光系数湿度订正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837868.2 申请日: 2020-08-19
公开(公告)号: CN111999268B 公开(公告)日: 2023-09-15
发明(设计)人: 倪长健;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61 分类号: G01N21/61;G01N15/06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刘妮
地址: 610225 四川省成都***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气 系数 湿度 订正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消光系数湿度订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资料;S2:资料处理;S3:在相对湿度区间[40%,90%)内逐点分析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单位质量大气消光系数的适用性,利用矩法计算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并对拟合结果进行KS检验;S4:以干燥环境条件下(RH≤40%)单位质量大气消光系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参数为基准,通过数学变换消除湿环境条件下(RH40%)单位质量大气消光系数对数正态分布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变化;S5:反演PMsubgt;2.5/subgt;质量浓度。显著优于利用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法的湿度订正结果,为利用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反演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提供了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气消光系数湿度订正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消光系数为可见光在大气中传播单位距离时的相对衰减率,是环境空气质量优劣的重要表征。由于气溶胶中的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无机成分及部分有机物粒子具有吸湿性,在不同水汽条件下,其粒径、质量、密度以及折射指数等微物理参数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而对大气消光系数产生影响。气溶胶吸湿性是联系气溶胶微物理和化学参数的纽带,一直是气溶胶领域研究的热点。

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为环境条件下气溶胶散射系数与干燥条件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比值。已有研究表明,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演化与气溶胶类型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海洋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要明显偏大,城市型和陆地型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次之,源于生物质燃烧源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最小。环境大气中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可表征为相对湿度(RH)的函数f(RH),即吸湿增长模型。李成才等利用模型f(RH)=1/(1-HR/100)a很好地拟合了北京地区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随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Song等分析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模型f(RH)=a+b(1-HR/100)-1+c(1-HR/100)-2(ɑ、b和c为参数)在东亚地区的适用性,并给出了模型参数参数在不同季节的取值;尹单丹等通过多模型比对,提出了表征成都地区秋冬季气溶胶散射消光吸湿增长的最优模型。

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是指经过50℃烘干的干粒子质量浓度,它与干燥环境下的大气消光系数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由于气溶胶吸湿性对大气消光系数的非线性作用,大气消光系数和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线性统计关系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对大气消光系数进行湿度订正是利用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AOD)反演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湿度订正是消除湿度变化对大气消光系数影响的通用方法,陶金花等基于RAMS模拟结果和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在求取近地面环境大气消光系数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市周边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进行湿度订正,反演的近地面PM2。5质量浓度和地面监测数据在趋势上基本一致。受颗粒物质量浓度、吸湿性以及化学组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大气消光系数序列演化是非常复杂的,并具有明显的随机性特征。崔蕾等针对成都地区的研究表明,经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订正后的大气消光系数序列,其统计参数(均值和方差)仍对湿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的响应。由上分析可见,现行湿度订正方法缺乏对大气消光系数序列特性的深入分析,它只是部分消除了湿度变化对大气消光系数统计特征的影响,算法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瑕疵,相关理论支撑亟待夯实。

基于此,本发明分析了相对湿度变化对单位质量大气消光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的影响,以干燥环境条件下(RH≤40%)单位质量大气消光系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参数为基准,通过数学变换消除湿度变化对单位质量大气消光系数统计特征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一种大气消光系数湿度订正方法,并进一步实例验证了该原理的适用性。通过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消光系数湿度订正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