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性好的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8098.3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8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崔应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日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2 | 分类号: | H01G1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性 金属 薄膜 电容器 卷绕 设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性好的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包括导杆以及缠挂于导杆上的铝箔,导杆的一侧设有与铝箔相对应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安装块,安装块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方孔,方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两个通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延伸至方孔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远离升降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靠近的侧壁通过转轴共同转动连接有绝缘导辊,固定板远离连接板的侧壁与方孔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簧。本发明能够减少了人工调节铝箔的次数,从而提高了烧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性好的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卷绕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制造行业内,传统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由于设计上的缺陷与不足(由两组铝箔分别接入烧膜直流电源正、负极),因而在烧膜(指电容器芯子在卷绕时通过短路大电流将金属化膜上的金属镀层清除的过程)结束时,都会存在损伤有效金属膜镀层的情况。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767301.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包括烧膜直流电源和金属化有机薄膜,接入烧膜直流电源负极、并缠挂于一导杆上的用于摩擦烧膜的铝箔,用于带动铝箔从左向右移动的第一马达,以及用于带动金属化有机薄膜从右向左移动的第二马达,还包括接入烧膜直流电源正极、并可由金属化有机薄膜带动转动的导电转轮,以及在烧膜时用于使金属化有机薄膜紧贴于铝箔和导电转轮的弹性压杆机构。上述专利中,通过弹性压杆机构使金属化有机薄膜紧贴于铝箔和导电金属转轮上,第一马达带动铝箔从左向右移动,第二马达带动金属化有机薄膜从右向左运动,此时,烧膜直流电源正极与导电金属转轮导通,负极与铝箔导通,从而使得导电金属转轮和铝箔之间的金属化有机薄膜上形成电压降,进而在铝箔的位置形成烧膜作用点,使通过铝箔后的金属化有机薄膜的金属层被清除,实现烧膜,且有效避免金属化薄膜镀层被擦伤,然而上述装置中第一马达带动铝箔从左向右移动的时候,铝箔在其宽度方向上会产生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当铝箔偏移量较大时,金属化有机薄膜不能与铝箔充分接触,此时需要人工调整铝箔至初始位置以继续进行烧膜的工作,多次调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烧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次调整铝箔的位置而影响烧膜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保护性好的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护性好的金属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烧膜装置,包括导杆以及缠挂于导杆上的铝箔,所述导杆的一侧设有与铝箔相对应的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方孔,所述方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延伸至方孔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升降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靠近的侧壁通过转轴共同转动连接有绝缘导辊,所述固定板远离连接板的侧壁与方孔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簧,两个所述绝缘导辊相靠近的侧壁分别与铝箔两个相对的侧壁相抵,所述升降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延伸至通孔的外部,所述安装块上设有与两个升降杆相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块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均与安装块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块对称设置在安装块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铰链与两个升降杆相远离的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升降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半圆环,两个所述半圆环上共同绕接有操作绳。
优选的,所述操作绳的中部绕接有操作环。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设置有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日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日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面裂缝处理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基于滚轮计量的顶管姿态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