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利用催化剂的脱硝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388.8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贾章椿;祝永华;张放;毛鹏;亓建强;乔勇;孟祥超;王腾;陈艳;刘佳楠;李玲;牟靖;马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05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利用 催化剂 装置 工艺 | ||
一种循环利用催化剂的脱硝装置及工艺,属于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剂上料机(2)和流动床脱硝反应器(3),流动床脱硝反应器(3)上部入料口连接催化剂上料机(2)出口;流动床脱硝反应器(3)下部出口设有催化剂排出回收系统,催化剂排出回收系统与催化剂上料机(2)之间设有催化剂再生循环装置。本发明采用将催化剂设置在流动床脱硝反应器外,不需要停炉脱硝反应器内的催化剂随时可卸出再生或封装存储,催化剂可在脱硝反应器外进行再生,新补充或更换的催化剂可选择间断或不间断加入,催化剂不必局限为模块化型式,方便脱硝反应器更好适应现场空间合理布局,催化剂封装后临时存储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一种循环利用催化剂的脱硝装置及工艺,属于烟气脱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窑炉烟气脱硝不同于电站锅炉的脱硝,因为窑炉形式多样、烟气成分差别大,所以脱硝的工艺方法多样。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较多且广泛实用的脱硝技术主要有低NOx燃烧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及低NOx燃烧与SNCR 、SCR联合脱硝技术。
2019年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函,文件要求按照工艺装备、有组织排放限值、无组织控制措施、运输方式等环保绩效水平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重污染预警等级应对措施和力度,提前告知企业,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列为A级,这类企业在冬季重污染应对时不需采取限产或停产等减排措施。《指导意见》要求A级企业NOx排放指标不高于50mg/Nm3。
工业窑炉不同于电站锅炉,且每个企业的生产工况千差万别,比如以下几种工况:(1)烟气中NOx浓度极高直至50000 mg/Nm3以上,大大超过一般催化剂的承受范围;(2)烟气中含有大量碱金属容易造成催化剂中毒;(3)烟气中粉尘浓度高达300mg/ Nm3极易堵塞和磨损催化剂;(4)烟气温度低于200℃、含水率超过35%、SO2含量接近50mg/Nm3催化剂活性衰减快。
上述四种工况以及未列出的复杂工况,若采用普通SCR脱硝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停炉才可以更换催化剂,实际运行时为避免因催化剂活性不足意外停炉更换,会定期更换催化剂,催化剂更换周期短造成浪费,停炉工期长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2)大多数工况换下的催化剂再生之后活性恢复较大,但企业没有再生系统只能将催化剂返厂造成资源浪费;(3)某些脱硝工艺设计之初考虑有催化剂再生系统,但需要停炉再生且再生时间较长,停炉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企业难担重负;(4)催化剂只能采用模块化型式安装,对脱硝反应器的布局限制较大;(5)脱硝催化剂属于危废,换出的催化剂需要临时存储待装车运输到专业回收厂处理,普通企业没有合适的临时存储库房,存在安全隐患。
普通SCR脱硝工艺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无法实现不停炉任何时间在线间断或不间断更换催化剂;(2)无法实现脱硝反应器不停运催化剂在反应器外再生;(3)无法实现脱硝反应器异型结构布局;(4)无法实现换出的催化剂就近封装存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线间断或不间断更换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器外再生,催化剂就近封装存储的循环利用催化剂的脱硝装置及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利用催化剂的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剂上料机和流动床脱硝反应器,流动床脱硝反应器下部一侧设有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流动床脱硝反应器上部一侧设有脱硝反应器出口烟道,流动床脱硝反应器上部入料口连接催化剂上料机出口;流动床脱硝反应器下部出口设有催化剂排出回收系统,催化剂排出回收系统与催化剂上料机之间设有催化剂再生循环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铝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