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薄形扬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677.8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4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4;H04R7/18;H04R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音梁 频段 音质 扬声器 | ||
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薄形扬声器,包括音圈及振膜;振膜呈碟形,其外缘结合于扬声器外框,内缘结合于音圈上端;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架设有桥式音梁,桥式音梁呈环状并位于音圈上端外侧;振膜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沟槽,且各沟槽呈放射状排布,将位于桥式音梁外侧的振膜表面等分成多块共振区;各沟槽均横穿桥式音梁,并以沟槽长度方向与桥式音梁垂直;沟槽凹设于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本发明将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扬声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具体涉及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薄形扬声器,该薄形扬声器可应用于耳机、耳麦、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背景技术
扬声器(又称喇叭)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如图1~8所述,传统的薄形扬声器通常由音圈1、振膜2以及磁体和导磁结构(图中未绘出)等结构组成。扬声器在工作时,由放大器输出大小不等的电流通过频率波转化成声波,通过功率的推动而提高其输出的能量,在磁场的作用下使音圈1移动,同时音圈1连接在振膜2上并带动振膜2振动,再由振膜2的振动推动空气,从而发出声音。
传统的薄形扬声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扬声器发音时有一个固有的谐振频率,超出谐振频率区域的一定范围后,高音区亮不出来,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低音必须通过专门的低音扬声器实现,高音则必须通过专门的高音扬声器实现,即音色和扬声器的数量成正比,无法通过单个扬声器实现全频段的优质音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扬声器振膜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宽频振动,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共鸣和振动。总结,传统的薄形扬声器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振膜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振动。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薄形扬声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薄形扬声器,包括音圈以及振膜;所述振膜呈碟形,其外缘结合于扬声器的外框,其内缘结合于音圈的上端;
所述振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架设有一桥式音梁,该桥式音梁呈环状,并在扬声器的水平方向上位于音圈的上端外侧;
所述振膜于设有桥式音梁的同一表面上还设有至少两条沟槽,且各所述沟槽以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呈放射状排布,进而将位于所述桥式音梁外侧的振膜表面等分成多块共振区;各沟槽在扬声器的水平方向上均横穿桥式音梁,并以沟槽的长度方向与桥式音梁垂直;
其中,所述沟槽凹设于所述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桥式音梁在扬声器的水平方向上位于音圈的上端外侧,借此设计,可有助于振膜上桥式音梁与音圈之间区域对音圈的发声振动起到汇集的作用。
2.上述方案中,各所述沟槽以扬声器水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呈放射状均匀排布,有助于将音圈的振动通过沟槽形成的放射状音隧(即声音的隧道)迅速向振膜的四周传递。
3.上述方案中,所述振膜上还设有数条凹槽,且各所述凹槽呈放射状排布,以此提升振膜的结构强度。凹槽可以是平直的设计,以避免干涉音隧。
4.上述方案中,所述振膜从发音频段区分为外段的高音区、中段的中音区以及内段的低音区;其中,所述振膜壁厚由外至内逐渐增厚,构成低音区的壁厚大于中音区的壁厚,中音区的壁厚大于高音区的壁厚;所述桥式音梁位于所述低音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