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车辆部件或车身部件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774.7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格列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耐塑料欧洲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38 | 分类号: | B05D1/38;B05D7/00;B62D65/00;B44C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鼎理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18 | 代理人: | 陶梅;赵晶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车辆 部件 车身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部件(2)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固体部件(4)的面上施加第一漆料层(6),‑加热所述第一漆料层(6),‑在所述第一漆料层(6)上施加第二漆料层(6’),‑加热所述第二漆料层(6’),以及‑用激光辐射(14)对所述第二漆料层(6’)进行部分的照射,以蚀刻所述第二漆料层(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部件。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助于车辆外观的车辆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主要确保机械功能的车身,这些机械功能由于众所周知而无需描述。组成该车身的部件,即车身部件,通常是不透明的,并且经常涂装有漆料。车辆还包括用于透光的多个透明部件。这尤其涉及用于规范照明目的的部件,例如那些保护远光灯和近光灯或闪光信号灯的光学单元的部件。另外,车辆还可以具有用于其他目的的光源。这些车身部件和透明部件从车辆的外部是可见的,因此它们有助于车辆的整体美观。
为了使这些部件对车辆的美观产生正面的影响,已知的做法是处理部件的外表面以改善其外观,特别是赋予它们根据预定图案分布的两种颜色,这允许获得通常被称为“双色调”的车辆。为了实现这种效果的一种可能性在于,用一种颜色对部件进行涂装,然后将第二种颜色的薄膜胶合或包覆模制到部件的外表面上,该薄膜具有预定图案。另一种可能性在于用漆料和装裱装饰部件,这允许获得类似的效果。
这些可选做法都值得留意,但可能会引起问题。实际上,如上所述的薄膜会引起与车辆漆料的颜色匹配的问题,这对车辆的美观有负面的影响。另外,这样的薄膜不允许获得与漆料相同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光泽方面。此外,该薄膜易受各种应力的影响,这些应力可能迅速地损坏薄膜,例如暴露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引起的光降解、划伤、老化或脱胶。另外,由于按照上述其中一种方法施加薄膜实施起来复杂,并且通常是手动实施的,因此可能无法获得精确度与期望一致的图案。至于在涂装线的两个通道之间的装裱,实施起来耗时非常长且细致,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因此这些双色调的车辆不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批量地提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没有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薄膜或裱装后的漆料的缺点。
为此,根据本发明,设想了一种车辆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固体部件的面上施加第一漆料层,
-加热所述第一漆料层,
-在所述第一漆料层上施加第二漆料层,
-加热所述第二漆料层,以及
-用激光辐射对所述第二漆料层进行部分的照射,以蚀刻所述第二漆料层。
因此,可以在固体部件的整个表面上施加两个漆料层,然后根据选定的预定图案通过借助激光辐射的蚀刻来部分地去除第二漆料层。可以理解的是,与实施现有技术的任一方法相比,激光允许去除漆料以便获得更精确和更清晰的视觉效果。另外,由于覆层的颜色是由漆料赋予的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那样由薄膜赋予的,所以获得了比薄膜质量更好的颜色和视觉效果。还摆脱了薄膜在各种应力下的易损性以及其施加的复杂性。另外,本发明允许省去所有专门用于给车辆部件上色而添加的部件,这种部件可能是超额成本的来源。
有利地,所述激光辐射具有在红外线范围内、优选地在近红外线范围内的波长。
这样的激光辐射允许有效地去除漆料层。
有利地,在施加第一漆料层之前,在所述固体部件的面上施加由适于吸收或反射紫外线辐射的清漆制成的保护层。
由此保护了固体部件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因为紫外线辐射在一个区域中所有漆料层都被蚀刻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光降解而损坏所述固体部件。并且,这允许防止由于激光辐射的照射而对固体部件的材料造成损坏。该清漆还允许保护被蚀刻区域免受划伤,并赋予所需的光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耐塑料欧洲公司,未经全耐塑料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