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楼板模具及楼板模具的下边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9738.2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8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定勇;陈国帅;高锟林;林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板 模具 下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板模具及楼板模具的下边模,楼板模具包括:多个依次拼接围成封闭框形的边模,每个边模均包括下边模和上边模,下边模用于固定在基座上,上边模可拆卸地设在下边模上;其中,下边模包括主体和定位板,主体沿着长度方向纵长延伸,主体的上端用于向上配合安装上边模,主体的上端设有多个通槽,通槽用于放置楼板预制件的伸出钢筋,定位板相对主体的上端凸出设置;上边模具有定位槽,上边模自上而下安装于主体的上端,定位板自下而上容置于定位槽内,定位板于宽度方向两侧分别止挡定位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本发明能够实现部分免拆模脱模,实现快速脱模,还能够实现定位准确性更高,有利于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装拆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板模具及楼板模具的下边模。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件又称PC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混凝土预制件模具是制作混凝土预制件的重要装置,混凝土预制件的外形尺寸、表面平整度都由模具保证。对于需要伸出钢筋的混凝土预制件,要在模具上开孔让钢筋伸出去,再把孔堵上,防止混凝土从出筋口流出。
目前,在用的出筋口封堵办法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模具的出筋口要人工挨个孔封堵、拆模时再挨个孔用钳子拔出,使得在混凝土振捣时封堵件容易松动。其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和下模一般通过螺栓进行装拆,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在下次合模时,上模和下模的安装定位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混凝土预制件的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楼板模具,以解决现有模具中需要挨个孔封堵出筋口,操作费时费力,而且上模和下模装拆不方便,合模时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楼板模具的下边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楼板模具,包括:多个依次拼接围成封闭框形的边模,每个所述边模均包括下边模和上边模,所述下边模用于固定在基座上,所述上边模可拆卸地设在所述下边模上;其中,所述边模具有相互垂直的一长度方向和一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垂直于上下方向;所述下边模包括主体和竖直向上延伸的定位板,所述主体沿着长度方向纵长延伸,所述主体的上端用于向上配合安装所述上边模,所述主体的的上端设有多个向下凹设的通槽,所述通槽用于放置楼板预制件的伸出钢筋,所述定位板相对所述主体的上端凸出设置;所述上边模具有朝下开口的定位槽,所述上边模自上而下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上端,所述定位板自下而上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板于宽度方向两侧分别止挡所述定位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楼板模具,通过设置固定的下边模和可拆卸的上边模,能够实现部分免拆模脱模,实现快速脱模的作用。而在下边模的主体上设置多个通槽,能够放置楼板预制件的伸出钢筋,在上边模和下边模合模时实现对多个通槽的封堵,操作可靠且方便,有利于节省人力。借助下边模的定位板,能够实现对上边模的宽度方向上的定位,有利于保证楼板预制件的成型质量,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有效提高装拆模的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为校准板,所述校准板设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每个所述边模均包括多个依次可拆卸相连的子边模;每一所述子边模均包括所述上边模和所述下边模,其中,沿所述边模的长度方向上,首端的所述子边模的上边模的端部可与所述校准板对齐,后一所述子边模的所述上边模的端部抵接在前一所述子边模的所述上边模的端部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底板,设于所述主体的下端,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所述定位板;支撑板,设于所述主体的上端,与所述底板上下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支撑板的长边与所述立板的长边相连,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短边分别连接在所述定位板上,多个所述通槽形成在所述支撑板上;立板,所述立板竖直放置且上下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板,所述立板的板面形成所述边模的内壁用以成型楼板,所述立板的上端裁切面与所述支撑板的板面共同向上支撑所述上边模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7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转旋翼机制导导弹攻击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力设备数据动态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