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创呼吸机的智能鼻罩固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9875.6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献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献明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宏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22 | 代理人: | 宫秀秀 |
地址: | 546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智能 固定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领域的一种无创呼吸机的智能鼻罩固定系统,其主要包括呼吸机构、连接管、鼻罩、收紧带和下固定机构;本鼻罩在对应鼻孔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呼吸监控机构,能够及时、快速地将使用者的呼吸频率信息反馈到呼吸机构的控制模块,以更快捷地同步呼吸周期;呼吸监控机构结构简单,通过呼出的气体往下冲击摇摆片从而使得摇摆片与第一接触电片接触,使得感应电路形成回路,然后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将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同时连接管从鼻罩的下部贯穿进入鼻罩,可以将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可吸入气体更准确地送入到使用者的上呼吸道,而不会因为设置前端的进气孔因为先在鼻罩中循环后再进入到鼻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创呼吸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创呼吸机的智能鼻罩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指夜间睡眠7h内,口或鼻腔气流持续停止10s以上,并超过30次者,常见病因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巨舌症、扁桃体肥大、下颌畸形,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肥胖呼吸困难嗜睡综合征,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等,在此期间均无自主呼吸,作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其中一种重要手段,采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可以产生快速明显的疗效,其中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持续稳定供给具有有定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可吸入气体。
现在已开发出具有稳定的结构的呼吸机构和鼻罩结构,本团队长期进行无创呼吸相关设备和部件的自有研发,并且有部分产品在医院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经过我们大量的检索与参考,发现现有的呼吸装置和鼻罩机构主要有主要有如公开号为JP2016548258、KR101810601B1、JPH11276588A和CN106730192B,其中以公开号为CN105771052B所公开的多功能无创呼吸机面罩尤为有代表性,其主要通过在硅胶圈的底端设置T型或Y型的硅胶圈沿口,在硅胶圈沿口的两侧设有橡胶圈,在两个橡胶圈之间设有纱布层,可以纱布层隔开患者的面部皮肤,在面罩体上设置换气口,在换气口上设置换气孔,在换气口的外侧设置带缺口的换气口盖,可以调整漏气量,进气管的外端为呈Y字型的分叉状,Y字型的一端为进气分管,另一端为喂水管。
这种多功能结构的面罩往往使得面罩的重量也相应增加,而对于躺在床上的患者,大重量的面罩与会严重影响舒适度,从而影响患者休息的质量,同时现有的呼吸机对使用者的呼气和吸气的换气周期往往是通过在呼吸机中设置好呼吸周期和设置在呼吸机中的传感器进行更换打开呼气阀和吸气阀,这种设置不能满足对呼吸节奏不稳定的治疗,而且设置在呼吸机中的传感器对监控也具有滞后性,而且现有的鼻罩的的进气孔往往设置和导气管往往设置在鼻罩的前端,当患者躺下时导气管与鼻罩的连接处被支撑气,由于导气管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容易发生导气管摇晃和松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无创呼吸机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无创呼吸机的智能鼻罩固定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创呼吸机的智能鼻罩固定系统,包括:
呼吸机构,用于生成具有预设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可吸入气体;
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呼吸机构连通,用于将所述可吸入气体传送到鼻罩;
鼻罩,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安装在使用者的鼻子上,同时将连接管导过来的可吸入气体导入使用者的鼻中;
收紧带,连接于所述鼻罩的上部,用于将鼻罩的上部与使用者固定且密封连接;
下固定机构,连接于所述鼻罩的下部,用于将鼻罩的下部与使用者固定且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献明,未经黄献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