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污染离心管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0736.5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宇;赵国栋;熊尚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污染 离心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污染离心管盒,包括盒身、盒盖、孔板,所述孔板包括中间孔层和边缘连接部,所述中间孔层设置多个小孔,所述边缘连接部一侧与盒身可拆卸连接,盒身的高度大于一个适配离心管开盖状态时的高度;盒盖与盒身或孔板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防污染离心管盒,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适用性广,可适用于实验时1.5mL和2mL离心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防污染离心管盒,属于离心管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管是分子生物领域常用的实验耗材,用来盛装样品和试剂,可以装入离心机,通过离心实现物质分离等功能。目前新购买的离心管,特别是微量离心管,一般被包装在塑封袋中。由于塑料生产的模具化,微量离心管生产后一般是保持原本开盖状态出售的。实验人员使用微量离心管时,无论是直接从塑封袋拿取,还是转移到其它容器中拿取,即使非常小心,也很容易触碰到离心管管口或管盖内圈,带入污染。对于灵敏度和特异性要求较高的检测实验而言,极微量的污染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人员操作过程中,保证实验耗材的洁净和取用方便,对结果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拿取或转移离心管时容易触碰到离心管管口或管盖内圈从而带入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污染离心管盒。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防污染离心管盒,包括盒身、盒盖、孔板,所述孔板包括中间孔层和边缘连接部,所述中间孔层设置多个小孔,所述边缘连接部一侧与盒身可拆卸连接,盒身的高度大于一个适配离心管开盖状态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连接部与盒身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盒盖与孔板或与盒身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盒身的外表面设置防滑纹路或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盒身的外部设置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孔层由可拉伸的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为橡胶或海绵。
进一步地,无外力作用的状态下,中间孔层上设置的小孔孔径大于离心管管身直径,且小于离心管管口外直径和管盖外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孔层由无弹性的硬质材料制成,硬质材料为硬质塑料、亚克力或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孔层上设置的小孔孔径大于离心管管口外直径、管盖外直径及管身直径;沿小孔内壁设置向盒盖方向延伸的若干弹片,弹片材质为塑料或亚克力;无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若干弹片围成的弹片圈的内径大于离心管管身直径,且小于管口外直径和管盖外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孔层上设置的小孔孔径大于离心管管口外直径、管盖外直径及管身直径;沿小孔内壁设置弹性内圈垫,弹性内圈垫材质为橡胶或海绵;无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弹性内圈垫内周直径大于离心管管身直径,且小于管口外直径和管盖外直径。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防污染离心管盒,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适用性广,可适用于实验时1.5mL和2mL离心管。将离心管盒倒置后摇晃,中间孔板上的小孔只能使离心管的管身穿过,取用时手部只接触管身表面,不会与管口、管盖发生触碰,有效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取用离心管时手部带入污染的问题。孔板通过螺纹或卡扣与盒身牢固相连,避免在摇晃过程中,孔板掉落使离心管散落。孔板与盒身、盒盖可拆卸连接,使离心管盒在清洁后可循环使用,节约环保。盒盖的设置可保证在不需要使用离心管盒时,防尘防污染,保持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离心管盒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离心管盒各部件分体示意图;
图3为取离心管时离心管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未经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0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