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废物低氮排放分级焚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1023.0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7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光文;贾鑫;韩振南;余欣迪;赵增柱;赵勇;程继光;付亮亮;郝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16;F23G5/20;F23G5/30;F23G7/04;F23J15/00;F23J15/0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废物 排放 分级 焚烧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危险废物低氮排放分级焚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固相危废输送至回转窑焚烧炉内进行焚烧,产生的烟气进入低氮反应器内;液相危废给入流态化型气化炉内进行气化,产生的还原组分进入低氮反应器内;在低氮反应器内,由液相危废气化产生的还原组分将固相危废焚烧烟气的NOx还原为N2,自低氮反应器内反应后从出口流出的气体进入二燃室内进行进一步完全燃烧。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充分整合了回转窑焚烧炉和流态化型气化炉各自的优势,既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又显著提高了热效率和处理量;由液相危废产生的还原组分可以显著将固相危废焚烧烟气中的NOx还原为N2,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此外,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盐液废处理的灰熔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物焚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危险废物低氮排放分级焚烧工艺。
背景技术
危险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氮、硫、磷和卤族元素,具有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易燃或易爆性等特点,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目前,危废的主要处置方法为回转窑焚烧炉焚烧,一般采用“回转窑焚烧炉+二燃室”的结构,在到达回转窑焚烧炉出口时转化成高温烟气和灰渣。高温烟气进入二燃室,在过量空气作用下,进一步完全燃烧,保证微量有机物及二噁英在高温下充分分解。虽然该“回转窑焚烧炉+二燃室”的结构,燃料适应性好、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工作连续性好,但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回转窑焚烧炉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NOx、酸性气体(SO2、HCl、HF等)、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尾气末端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为解决回转窑焚烧炉热效率低等问题,几十年来国内外相关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专利CN103175208B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共处置固液多态危险废物焚烧系统及其方法,在流化床内燃烧危险废物,具备燃烧充分、热效率高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难以直接处理常规非均质的固相危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险废物低氮排放分级焚烧工艺,联合回转窑焚烧炉和流态化型气化炉,回转窑焚烧炉和流态化型气化炉并联布置,采用回转窑焚烧炉处理固相危废,采用流态化型气化炉处理液相危废,不但利用了回转窑焚烧炉和流态化型气化炉各自的优势,使得均质液废和非均质固废都在较优状态下进行处理,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由固相危废在回转窑焚烧炉内焚烧产生的烟气和由液相危废在流态化型气化炉气化产生的还原组分在低氮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可以显著还原烟气中的NOx,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降低了后续尾气治理难度和成本,还有效解决了高含盐液相危废处理中的灰熔融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危险废物低氮排放分级焚烧工艺,采用回转窑焚烧炉处理固相危废,采用流态化型气化炉处理液相危废,还包括以下步骤:固相危废输送至回转窑焚烧炉内焚烧之后产生的烟气从所述回转窑焚烧炉的烟气出口进入低氮反应器内;液相危废给入流态化型气化炉内进行气化之后产生的还原组分从所述流态化型气化炉的气体出口进入所述低氮反应器内;在所述低氮反应器内,由所述液相危废气化产生的还原组分与所述固相危废燃烧产生的烟气充分混合,液相危废气化产生的还原组分将固相危废焚烧烟气中的NOx还原为N2,自所述低氮反应器内反应后从出口流出的气体进入二燃室内进行进一步燃烧。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回转窑焚烧炉处理非均质固相危废,采用流态化型气化炉处理均质液相危废,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且提高了危废焚烧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均质液相危废在流态化型气化炉内进行气化,产生的还原组分,可以将固相危废产生焚烧烟气中的NOx有效还原为N2,减轻了后续尾气净化系统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首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