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中苯乙酸和2-亚环戊基-2-苯乙酸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1557.3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9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霞;燕禹辛;连风;刘学艳;段精飨;邢科;张曼红;甄爱华;刘建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绅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3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7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环戊基 苯基 乙酸 苯乙酸 亚环戊基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学药物分析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具体涉及(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中苯乙酸和2‑亚环戊基‑2‑苯乙酸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能够将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的苯乙酸和2‑亚环戊基‑2‑苯乙酸这两种主要有关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分离度好,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生产的质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简单、快捷、准确地分离检测出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及其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的有关物质,且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峰形好,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对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2RS)‑(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纯度和质量的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药物分析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具体涉及(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中苯乙酸和2-亚环戊基-2-苯乙酸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虽然有了新的验光方法,但是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仍然是经过时间证明了的最可靠的方法。眼科医生需要一种散瞳作用和睫状肌麻痹作用起效快、调节作用完全消失、具有足够长的最大睫状肌麻痹时间,而且调节作用恢复快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的药物,作为眼科门诊验光检查的常规用药。
盐酸环喷托酯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胆碱新药,属于短效睫状肌麻痹剂,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上M受体的作用,使瞳孔散大和调节麻痹(睫状肌麻痹)。
盐酸环喷托酯是临床上首选的睫状肌麻痹药,大部分病人 6~12小时就可恢复足够的调节幅度进行阅读。
众所周知,有关物质(Telated substances)是指在原料药生产中带入的起始物料、试剂、中间体、副产物等物质,也可能是制剂在生产、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聚合物或晶型转变等特殊杂质。有关物质的种类与药物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不同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药品的杂质谱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建立合适的分析方法,达到对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有关物质准确、有效的检测和监控。
目前,对于药物纯度的检查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有关物质检查是控制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的有关物质检测,导致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该中间体的纯度和质量无法进行有效把控。苯乙酸和2-亚环戊基-2-苯乙酸是(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中对其质量影响最大的有关物质,两种杂质若含量高,会在后续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副产物。两种杂质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重点把控的两种杂质,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两种杂质进行有效检测分析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化学名为(1-羟基环戊基)苯基乙酸,其分子式为C13H16O3,分子量为220.26,CAS号为25209-52-3,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检测的两种有关物质为
(苯乙酸,杂质B),
(2-亚环戊基-2-苯乙酸,杂质D)。
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梯度洗脱的方式进行检测。其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为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磷酸氢二铵缓冲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乙腈为流动相C,检测波长为225~235nm,柱温25~35℃,流速:0.9~1.1mL/min,进行梯度洗脱;其中流动相A配制方法是:取磷酸氢二铵1.32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2.8~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绅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绅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