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1559.2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张吉雄;周楠;巨峰;孟国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E21F15/02;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王路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长 固体 充填 工作面 采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及方法,具体是:在煤层内掘进三条巷道,中间巷位于工作面中间位置,形成“W”型1进2回或2进1回的通风方式;在工作面内布置两部多孔底卸式刮板输送机,采用固体充填采煤方法对煤炭资源进行回采;充填工作面长度为200~300m,是现有普通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长度的2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保留充填工作面一侧巷道,作为下一超长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巷道。本发明充分发挥了固体充填采煤与巷道优化布置的特点,减少了工作面搬家次数、劳动强度和沿空留巷长度,同时有效处理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层开采与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及方法,尤其适用于煤层的高效充填开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已经是大势所趋,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自研发以来,在我国二十多个矿区的“三下”压煤及特殊采矿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解放大量煤炭资源的同时,处理了大量的矸石、粉煤灰等矿区固体废弃物。但由于现有固体充填采煤技术本身工艺及充填采煤设备的限制,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部多孔底卸式刮板输送机长度上限一般为150m,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长度一般在150m以下。因此,单个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煤炭生产能力受限,采空区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较低,充填采煤过程中沿空留巷长度、工作面搬家次数、劳动强度等增加,影响了单个工作面的高产高效。面对现阶段存在的技术瓶颈难题,对于采矿地质条件较好,适于布置超长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的条件,如何研发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及方法,保障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同时,满足矿区固体废弃物高效充填成为一些现代化矿井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单个固体充填工作面的高效充填开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及方法。
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系统,在煤层内掘进三条巷道,中间巷位于工作面中间位置,上下两巷的功用相同,上下巷与中间巷交替用作运煤进风巷或运矸回风巷,形成“W”型1进2回或2进1回的通风方式;在工作面充填液压支架后部布置两部多孔底卸式刮板输送机,采用固体充填采煤方法对煤炭资源进行回采。
进一步的,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部布置有2部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工作面总长度为200~300m。是现有普通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长度的2倍
进一步的,所述“W”型1进2回通风方式具体为:中间巷为运煤进风巷道,上下两巷分别为运矸回风上巷、运矸回风下巷;充填液压支架前部布置有2部刮板输送机,充填矸石进入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后,由工作面两侧向中间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W”型2进1回通风方式具体为:中间巷为运矸回风巷道,上下两巷分别为运煤进风上巷、运煤进风下巷,充填矸石进入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后,由工作面中间向两侧运输。
进一步的,采用“W”型2进1回通风方式,中间巷作为运矸回风巷道,当同时采用上下两巷、作为运煤进风巷道时,充填液压支架前部布置2部刮板输送机;当采用上下两巷或一侧作为运煤进风巷道时,前部布置1部刮板输送机。
进一步的,“W”型1进2回通风方式,以固体废弃物高效充填为主,采煤为辅。此种方式一般应用于矿区井上下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来源充足且需大量处置、充填效果要求高等条件,以固体废弃物充填为主。
进一步的,“W”型2进1回通风方式,以工作面高效采煤为主,充填为辅。此种通风方式,一般应用于矿区井上下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快速处置、充填效果要求较低等条件,以工作面采煤为主。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长固体充填工作面采煤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