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通讯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1674.X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丽;罗湘玉;李晓云;仇瑞新;刘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5/28 | 分类号: | G02B5/2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6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通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通讯膜,针对紫外通讯对紫外通过和其它波段抑制的双重需求,依托干涉原理,基于JGS1|MLMLML|Air膜层结构,设计出由金属Al和MgF2构成的多层膜系。采用TFCalc计算仿真了不同结构在紫外通讯膜的光学性能,揭示了膜层厚度和周期等参数对其光谱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紫外通讯膜的结构,得到带宽为21 nm波段212 nm~233 nm的平均透射率高于60%,对可见光的截止度达2.8 OD,在入射角0°~10°内波长为221 nm时透过率高于72%的紫外通讯膜。该薄膜同时具备金属薄膜可见高截止和电介质薄膜紫外高透过的双重性能,很好解决了紫外通讯选择透射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紫外通讯膜。
背景技术
信息化已在当今社会不断普及,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光通讯技术在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薄膜仍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紫外光技术主要应用于国防、工业生产、天文研究、环境保护测试等、如紫外告警技术、成像技术紫外固化、紫外天文技术、紫外光通信、测距、指纹检测等方面。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通信系统,紫外通信系统工作于日盲区(200 nm~280 nm)并基于中紫外辐射极强的散射性,可实现“非直视”(NLOS)通信。紫外通信具有数据传输保密性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低的位置探测率、全方位性和地形适应性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为了降低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损耗,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适当的减反膜是光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目前没有单一材料可具备紫外高透过和可见高截止的光学性能,紫外滤光膜大致划分成多层电介质滤光膜、金属介质滤光膜,但金属膜的截止带比多层电介质膜更宽,并且金属膜对可见光和红外光可进行深度截止,截止度高于多层电介质膜并且具有对环境污染更小、更不容易损坏的特点。金属介质膜对短紫外的透过率在60%左右并不算高,所以急需设计一种紫外通讯膜既满足通讯选择透射的要求又解决金属膜透射不高和电介质膜截止度不高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紫外通讯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紫外通讯膜,包括基材,及一种介质薄膜材料和一种金属薄膜材料在基材一侧表面顺次交替层叠构成;其中,所述介质薄膜材料为低折射率的介质薄膜,所述金属薄膜材料为高折射率的金属薄膜。
其中,金属薄膜材料选用金属铝,介质薄膜材料选用氟化镁。
其中,高低折射率的型材材料交替层叠的层数设置为6层,其中3层为氟化镁材料,每两层氟化镁材料之间设置一层金属铝。
其中,金属铝薄膜的厚度设置为10 nm,氟化镁材料薄膜的厚度设置为60 nm。
其中,基材为熔融石英基底JGS1。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紫外通讯膜,包括基材,及一种介质薄膜材料和一种金属薄膜材料在基材一侧表面顺次交替层叠构成;其中,所述介质薄膜材料为低折射率的介质薄膜,所述金属薄膜材料为高折射率的金属薄膜。通过本发明,既能满足紫外光探测器对信号筛选的要求又能缩短通讯所需要的宝贵时间,能够提高波段200 nm~280 nm透射率和降低反射率,以满足通讯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外通讯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学院,未经晋中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