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2338.7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古励;许小凤;李健豪;李文;高猛;向华;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远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连续 运行 动态 生物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生物处理单元和转筒式动态膜过滤单元;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微生物处理池,微生物处理池上设有进水管;转筒式动态膜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过滤池内设有转筒微网动态膜机构;转筒微网动态膜机构包括过滤转筒,过滤转筒的上方设有用于冲洗过滤转筒并使形成于过滤转筒上的动态生物膜的厚度维持在设定厚度范围的反冲洗装置,过滤转筒内设有用于收集被冲洗掉的动态生物膜的污泥收集槽;过滤池的底部设有位于过滤转筒下方并使过滤池的水位低于微生物处理池内水位的出水口;微生物处理池与过滤转筒之间设有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从微生物处理池流入过滤转筒的混合液管;污泥收集槽上设有排泥总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由《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运行特性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吴志超,田陆梅,王旭,王志伟)记载可知,膜生物反应器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近年来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步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主要具备优点:
(1)受膜组件拦截作用,生化池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处理能力较强;
(2)膜组件对水中细小颗粒物的拦截作用好,出水透明度高;
(3)膜组件的应用使得处理过程无需沉淀池,减少了处理站的用地。
但是受膜的材料、工艺和价格的限制,膜生物反应器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1)常用的超滤膜组件易受膜污染,导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膜通量下降,需要及时进行反冲洗;在膜经历2-3年的使用后,还需对膜进行离线反冲洗;
(2)由于多采用超滤膜组件,在实际中,需采用专门的产水泵和以及反冲洗水泵;
(3)为控制膜污染,在实际中往往对膜组件表面进行大量曝气,以气泡冲刷膜表面,以减缓膜表面污染;
(4)现有膜生物反应器无法有效排泥,长时间运行后生化反应器内无机颗粒物的浓度会逐渐上升,需要定期人工排出;
(5)膜生物反应器在小型化过程(一体化设备)中也存在着控制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以上问题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更广泛的应用。
由《微网材质对动态膜形成的影响》(环境工程学报,张澍,周明远,于鸿光吴志超,朱学峰,郎茂倩)可知,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2010年前后所形成的一种创新工艺,其主要是通过微网对生物反应器中的絮体进行有效截留,利用截留的生物絮体形成过滤介质,从而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基础上大幅度的提升了膜的通量,并延长了膜的反冲洗周期。有效避免了膜过滤组件的安装和后期更换投入,减少了膜产水和反冲洗所需的能耗。正受到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就目前而言,微网动态膜反应器的基本构型仍与原有膜生物反应器类似,微网安装部位仍为反应器内部,采用产水泵出水和反冲洗水泵进行反冲洗,排泥的精准控制仍未能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连续运行的技术效果,并具有造价低廉、运行能耗低的优点,能够有效保证出水水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生物处理单元和转筒式动态膜过滤单元;
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微生物处理池,所述微生物处理池包括好氧处理池、缺氧处理池和厌氧处理池;
所述转筒式动态膜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转筒微网动态膜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远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远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2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