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3363.7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3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付朝伟;何静;王海涛;高亮;张金强;宫俊;卢护林;张湘斌;田明;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包姝晴;张静洁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雷达 高度计 海岸 观测 能力 方法 | ||
1.一种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过程:
步骤1卫星平台通过双区乒乓操作方式存储并更新陆海地图信息;
步骤2星载雷达高度计实时接收卫星平台传送的星下点位置与轨迹方向更新信息,并结合陆海地图提前判断高度计是否经过海陆切换点;所述星下点为判别窗W的中心,且星下点轨迹方向与判别窗W的轨迹方向一致;
判断高度计是否经过海陆切换点的具体方法如下:
S1、设定星载雷达高度计处于陆海转换区域时的等效窄波束足迹大小为L1×L2,其中L1为顺轨向尺寸,L2为交轨向尺寸;
S2、设定沿卫星轨迹方向,判别窗W依次包含四个子窗W_L0、W_M1、W_M0以及W_E0,每个子窗的尺寸与等效窄波束足迹相同;
S3、统计每个子窗内的陆、海区域的比例,分别表示为P_W_L0、P_W_M1、P_W_M0和P_W_E0;根据各子窗的陆、海区域比例所满足的切换条件判断高度计是否经过海陆切换点;
步骤3星载雷达高度计根据判断的切换点类型提前切换到相应的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海陆地图信息存储区包含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星载雷达高度计在轨利用第一存储区地图信息进行切换点判断时,第二存储区地图信息进行更新;所述海陆地图信息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或任务规划进行更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从海洋进入陆地时的切换点为第一切换点,从陆地进入海洋的切换点为第二切换点,所述海陆切换点包含第一切换点和第二切换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各子窗的陆、海区域比例P_W_L0、P_W_M1、P_W_M0及P_W_E0满足公式1所示切换条件,星载雷达高度计从陆地进入海洋,经过第二切换点;所述公式1为:
所述高度计在进入海岸线前提前开启高精度搜索模式,当通过回波数据特征判定高度计在海洋上方,则进入跟踪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各子窗的陆、海区域比例P_W_L0、P_W_M1、P_W_M0及P_W_E0满足公式2所示切换条件,星载雷达高度计从海洋进入陆地,经过第一切换点;所述公式2为:
所述高度计切换到陆地工作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各子窗的陆、海区域比例P_W_L0、P_W_M1、P_W_M0及P_W_E0满足公式3所示条件,星载雷达高度计尚未到达换点;所述公式3为:
所述高度计保持原工作状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适用于合成孔径体制的星载雷达高度计,所述高度计在轨搜索、跟踪过程中均采用合成孔径方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星载雷达高度计在精搜索模式下的探测脉冲采用簇发簇收方式,簇周期为12.5ms,每个簇内设定64个探测脉冲。
9.如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星载雷达高度计近海岸观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星载雷达高度计在精搜索模式下,采用50ms处理周期获取一组等效窄波束回波数据,当连续4个50ms处理周期的回波均能确认高度计在海洋上方,则进入跟踪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33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RH插入管粘渣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为共享充电宝充电的充电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