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供区柔性互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3544.X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可;郑朝明;郑伟民;陈鼎;李春;钱伟杰;王蕾;李鹏;郁家麟;施海峰;江明强;朱新;周池;钟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A62C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供区 柔性 联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供区柔性互联系统,包括有区域能源调度站、用户侧智能互联采集终端、并离网智能控制装置以及移动储能补给站;所述区域能源调度站用于接收用户侧的用电信息并充分调度移动能源进行补给和调控;所述用户侧互联采集终端包括有集控柜,安装在集控柜内的智能电表、负载计量装置、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无线收发终端,所述智能电表、负载计量装置和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收发终端将数据发送至区域能源调度站进行分析制定出调度策略;所述并离网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有所述电池管理器、双向逆变器、隔离变压器以及并离网切换柜;该方案可以快速的调控储能系统的环境温度和自动灭火,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电网供电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供区柔性互联系统。
背景技术
电网技术发展至今面临四大问题:一是源荷关系方面,目前电网仍属于源随荷动的半刚性电网,虽然电网电源包括煤、水、核等 13 类电源,发电功率和发电量巨大,但市场配置、需求侧联动手段匮乏,使之成为沉睡的资源,源荷关系 亟需从单边被动转变为双向互动。二是冗余度方面,电网设备限额裕度无法释放制约效率提升;设备运行标准缺乏变化环境下的有效评估,依赖高冗余度保障电网安全, 亟需从提冗余保安全转变为降冗余促安全。三是平衡能力方面,能源双控形势下拥有调节能力的化石能源发展受限、占比降低,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逐渐扩大,急剧挤占自主调节能力,且基本不参与调峰,电网系统调节能力不足问题凸显, 亟需从电力平衡转变为电量平衡。四是安全效率方面,传统模式下,安全与效率存在天然矛盾,效率优化伴随安全裕度下降,安全稳定水平上升拉低运行效能,亟需从保安 全降效率转变为安全效率双提升。同时,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高效运行面临多种制约,传统电网已难以解决上述矛盾。 电源侧,化石能源机组占比持续下降,新能源、外来电比例不断上升,压缩系统调节能力;电网侧,安全红线不断箍紧,刚性标准带来高冗余,阻碍调节能力释放; 负荷侧,市场机制未建立,互动积极性难调动,海量资源处于沉睡状态; 储能侧,电源储能配置少,用户储能难利用,电网储能无政策。电网运行受 源、网、荷、储四侧挤压,电网腾挪与调节的空间急剧缩小,亟需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从少量集中调节转变为海量分散响应,极大调动可调节的灵活性资源,构建有弹性的电网,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
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再升级,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载体,是激活海量沉睡资源、源网荷储柔性互动、安全效率协同提升的电网,具有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四大核心能力;通过调配中心采集负载侧和能源侧的数据,调集可移动储能系统对区域电网进行补给和卸荷,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现实情况中,由于电网故障导致的突然停电事故,而用电端得不到电源补充,会造成大规模的停工停产情况,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或者,在用电高峰期,负载端的总发电量和功率不足以提供负载端的用电设备正常工作,继而导致用电设备运转失常的现象;或者在用电谷峰时刻,为了卸下电网中多余的电能,可以调集移动储能装置对多余的电量进行储存,提高电力运行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公司会调度供电车去配电端给用电端持续供电,由于供电车中具有储能单元,储能单元主要由若干个并串联的电池簇组成,在电网端供电正常时,储能单元被充电,在电网端供电故障时,储能单元代替电网给用电端供电,而储能单元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簇的温度对于充放电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其次,接线排子遇到高温会导致脱焊现象的发生,给充放电带来安全隐患,一般的供电车均会安装空调对储能单元的环境温度进行调控,但空调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其次,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率不高,不能够快速调控储能单元的环境温度,由于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时温度一般较高,设置常规的降温设备会导致设备的加速老化和线路损坏,因此隐患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移动供电车内的储能系统充放电发生故障影响台区供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供区柔性互联系统,该方案可以在需电池模组发生充放电故障时(主要是表现为接线端子的温度过高导致的焊盘脱落的问题,线路短路导致的局部温度过高会发生燃烧或者爆炸),利用硅丝对敏感部位温度的感知和传导,进而通过金属形变产生的应变力驱动流量调节装置调节冷气流量的大小,对温度进行动态控制,同时可以节省液氮的成本,达到很好的温度调节作用,当发生火情时,可以自动开启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35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