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及其变刚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4523.X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邹敏佳;刘文松;张维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24 | 分类号: | B61F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控制 可变 刚度 抗侧滚扭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1)、与转向架连接的支撑座组件(2)和与车体铰接的连杆组件(3)、扭杆(1)包括扭杆轴(11)和设置在扭杆轴(11)端部的转臂(12),支撑座组件(2)套装在扭杆轴(11)上,连杆组件(3)与转臂(12)的自由端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为R, 支撑座组件(2)与液压系统连接,可随液压系统的驱动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使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初始状态下连杆组件(3)沿垂向设置且转臂(12)向下倾斜,转臂(12)与连杆组件(3)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的支撑座组件(2)可随液压系统的驱动而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改变转臂(12)与连杆组件(3)之间的夹角大小,调节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初始状态下转臂(12)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的支撑座组件(2)通过水平设置的液压缸(4)与液压系统连接,支撑座组件(2)随液压缸(4)的伸长带动扭杆轴(11)水平运动,从而拉动转臂(12)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使夹角θ减小且连杆组件(3)倾斜,转臂(12)与连杆组件(3)之间的夹角增大,以增大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组件(2)包括与转向架连接的支撑座(31)和套装在扭杆轴(11)上的支撑轴承(32),支撑轴承(32)弹性定位在支撑座(31)中且可随液压缸(4)的伸缩在支撑座(31)中沿液压缸(4)的伸缩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1)中还装与液压缸(4)平行的钢弹簧(33)和用于安装支撑轴承(32)的轴承座(34),钢弹簧(33)一端抵在支撑座(31)上另一端抵在轴承座(34)上将支撑轴承(32)弹性定位在支撑座(31)中,轴承座(34)与液压缸(4)的伸缩端连接,支撑座(31)中装有与轴承座(34)摩擦接触的耐磨板(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杆轴(11)和转臂(12)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杆组件(3)下端通过橡胶节点与转臂(12)铰接,上端通过液体橡胶节点(5)与车体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橡胶节点(5)的液体管路与液压系统连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液体橡胶节点(5)中液压油的输入或导出,以改变液体橡胶节点(5)的径向刚度。
8.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变刚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运行路况中侧滚刚度减小的需求控制液压系统运行,液压系统驱动支撑座组件(2)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运动,使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增加以减小侧滚刚度,之后再根据侧滚刚度由小增大的的需求控制液压系统运动,液压系统驱动支撑座组件(2)带动扭杆(1)和连杆组件(3)同步回移,使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减小以增大侧滚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变刚度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钢弹簧(33)的长度和初始刚度,调节钢弹簧(33)的最大压缩量,以调节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增大量,实现对所述的抗侧滚扭杆装置最小侧滚刚度的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控制型可变刚度的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变刚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液压系统控制液体橡胶节点(5)的径向刚度变化,通过对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有效臂长R的调节和液体橡胶节点(5)径向刚度的调节实现侧滚刚度的协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45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发送设备
- 下一篇:一种GlobalFs删除文件恢复方法和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