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和零中频射频前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4715.0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8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晋娟;王志宇;张明;徐后乐;蒋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 | 分类号: | H04B1/00;H04B1/10;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射频 前端 电路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和零中频射频前端组件,一种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包括:衰减器用于对输入的射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得到衰减后的射频信号,衰减后的射频信号电平位于衰减器以外的其他器件的线性工作区;放大器用于对经过衰减器后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带通滤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处理,得到带通滤波后的射频信号;正交解调器采用零中频架构,用于根据本振信号对带通滤波后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和I/Q解调处理,得到基带I/Q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和零中频射频前端组件,能够输出幅度一致,相位正交的基带I/Q信号,实现了低成本、低功耗的射频信号前端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射频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和零中频射频前端组件。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产品越来越普及,成为当今人类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前端位于无线通信接收系统的最前端,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优化设计结构和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改进方向。
常用的无线通信射频前端结构有超外差结构以及零中频结构。超外差结构中一般采用两级或多级下变频,把射频信号变换成中频频率较低的信号。镜像信号的抑制是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问题。为了在有限的Q值内有效的抑制镜像频率干扰,可以增大中频频率,因此中频频率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超外差接收机由于用到高品质的镜像抑制滤波器和信道选择滤波器,这些滤波器一般体积较大,价格昂贵,且这种结构多采用多级混频,所以电路结构相对复杂,这使得超外差接收机集成低,成本较高,功率消耗也大。
零中频结构是最直接,最精简的一种结构。它的本振频率等于射频频率,即中频为零,不存在镜像频率,所以就不需要镜像抑制滤波器。零中频接收机直接将射频信号变换到基带,省略了中频变换这一级,因此也就不需要通过选择专用的中频滤波器,而只需要用简单的低通滤波即可。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单片集成,降低设计成本与系统功耗。但对于目前的零中频结构的射频前端,当输入信号为多路时,如何保证输出的基带同向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信号的幅度一致,相位正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和零中频射频前端组件,能够输出幅度一致,相位正交的基带I/Q信号,实现了低成本、低功耗的射频信号前端设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包括:衰减器、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正交解调器;
衰减器用于对输入的射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得到衰减后的射频信号,衰减后的射频信号电平位于衰减器以外的其他器件的线性工作区;
放大器用于对经过衰减器后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带通滤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处理,得到带通滤波后的射频信号;
正交解调器采用零中频架构,用于根据本振信号对带通滤波后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和I/Q解调处理,得到基带I/Q信号。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还包括抗混叠滤波器,用于对基带I/Q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滤除I/Q信号中的混叠频率分量。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还包括限幅器,用于对输入的射频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大器为两级放大器,两级放大器分别位于带通滤波器之前和带通滤波器之后。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零中频射频前端组件,包括:多个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每个零中频射频前端电路包括衰减器、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正交解调器;
衰减器用于对输入的射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得到衰减后的射频信号,衰减后的射频信号电平位于衰减器以外的其他器件的线性工作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4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