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搬运的人字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5503.4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叶露艳;吕尧富;冯思荣;王亭俨;黄鑫;周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18 | 分类号: | E06C1/18;E06C1/397;E06C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搬运 人字梯 | ||
1.一种便于搬运的人字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字梯主体(100),其侧面上设置有固定组件(200);
固定组件(200),其包括沿所述人字梯主体(100)侧向外伸的一对固定轴(201),且两个固定轴(201)沿人字梯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及,
搬运装置,其包括第一旋转组件(300)与第二旋转组件(400);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00)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固定组件(200)的其中一个固定轴(201)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00)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固定组件(200)的另一个固定轴(201)上,外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00)上;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300)包括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固定轴(201)上的第一支撑杆(3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另一端上的滚轮(302),所述第一支撑杆(30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沿伸的第一滑槽(301a);
第二旋转组件(400)包括一端铰接在另一个固定轴(201)上的第二支撑杆(4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01)另一端上的连接模块(402),所述连接模块(402)嵌入所述第一滑槽(301a),并能够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连接模块(402)包括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杆(401)与第一滑槽(301a)的滑动扣(402a)以及与滑动扣(402a)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收紧扣(402b);
所述滑动扣(402a)与收紧扣(402b)能够通过两者的连接将所述第一支撑杆(301)以及第二支撑杆(401)夹在两者之间;
所述滑动扣(402a)包括一端开口的连接管(402a-1)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管(402a-1)另一端上的限位盘(402a-2);所述连接管(402a-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收紧扣(402b)包括与所述连接管(402a-1)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杆段(402b-1)以及固定在所述螺杆段(402b-1)另一端上的旋钮(402b-2);
所述连接管(402a-1)穿过第二支撑杆(401)以及第一滑槽(301a),且所述限位盘(402a-2)与旋钮(402b-2)能够共同将所述第一支撑杆(301)以及第二支撑杆(401)夹在两者之间;所述连接管(402a-1)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01)与第二支撑杆(401)的厚度之和;
所述固定板(202)通过螺栓(203)固定于所述人字梯主体(100)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支撑杆(301)以及第二支撑杆(401)内端头处均设置有向内沿伸的隔绝柱(G),两者的隔绝柱(G)的内端面均与所述固定板(202)的外侧面相贴合,且两者的隔绝柱(G)的长度均不小于限位盘(402a-2)的厚度以及螺栓(203)的螺栓头厚度;
所述第二支撑杆(40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沿伸的第二滑槽(401a),所述滑动扣(402a)穿过所述第一滑槽(301a)以及第二滑槽(401a);
所述滑动扣(402a)与收紧扣(402b)连接后共同形成滑动组(Z),且所述滑动组(Z)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301a)和/或第二滑槽(401a)中发生相对活动;
所述连接模块(402)还包括套于所述连接管(402a-1)外围且被夹在第一支撑杆(301)与第二支撑杆(401)之间的锁定环(402c);
所述锁定环(402c)包括半环(402c-1)、位于所述半环(402c-1)其中一端的止回段(402c-2),以及位于所述半环(402c-1)另一端的增长段(402c-3);
所述止回段(402c-2)的内层表面与所述半环(402c-1)的内圈相切,所述止回段(402c-2)的外层表面与所述半环(402c-1)的外圈相切;所述止回段(402c-2)的厚度为半环(402c-1)的一半,且其外侧面与半环(402c-1)上对应于第一支撑杆(301)的一侧面相齐平;
所述增长段(402c-3)的内层表面与所述止回段(402c-2)的内层表面相平行,所述增长段(402c-3)的外层表面与半环(402c-1)外圈互相衔接,共同构成一个平滑的优弧曲面(Q);
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对应于第二支撑杆(40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301a)路径一致的滑动容许槽(301b)以及位于滑动容许槽(301b)一侧且对应于所述止回段(402c-2)末端的缺口(301c);所述第一滑槽(301a)的外端部轮廓为配合于所述连接管(402a-1)外径的半圆形,所述滑动容许槽(301b)的宽度配合于所述优弧曲面(Q)的外径,且所述滑动容许槽(301b)的外端部轮廓为配合于所述优弧曲面(Q)外径的半圆形;
所述第二支撑杆(401)对应于第一支撑杆(30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滑槽(401a)外端部的旋转容许槽(401b),所述第二滑槽(401a)的外端部轮廓为配合于所述连接管(402a-1)外径的半圆形,所述旋转容许槽(401b)的外端部轮廓为配合于所述优弧曲面(Q)外径的半圆形;
所述锁定环(402c)对应于止回段(402c-2)厚度的部分为第一层(C-1),其余的部分为第二层(C-2),所述第一层(C-1)与第二层(C-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层(C-1)嵌入所述滑动容许槽(301b)内,所述第二层(C-2)嵌入所述旋转容许槽(401b)内;
所述连接管(402a-1)的外侧壁上对应于锁定环(402c)以及第二滑槽(401a)的区段处设置有摩擦套圈(402a-3),所述摩擦套圈(402a-3)的外侧壁与所述锁定环(402c)的内圈以及第二滑槽(401a)外端部的内侧壁进行挤压接触;
所述止回段(402c-2)末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缺口(301c)包括配合于止回段(402c-2)末端旋转路径的第一曲面(301c-1)以及对应于所述止回段(402c-2)末端圆弧面的第二曲面(301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55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