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6056.4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国强 |
主分类号: | E04G25/02 | 分类号: | E04G25/02;E04G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结构 支撑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固定组件和支撑梁体。固定组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内的四个固定单元以及驱动单元。底座形成有固定开口,四个所述固定单元的执行端暴露于所述固定开口。所述驱动单元与四个所述固定单元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配置有暴露于外的拨动片。通过拨动所述拨动片,同时驱使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同时向所述固定开口的中心靠拢或者分散,以使得支撑梁体固定或脱离于所述固定开口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型钢和钢板等之间通过采用焊缝和螺栓或铆钉连接,组成钢结构支撑梁,钢结构支撑梁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和超高层等领域,但现今大部分钢结构支撑梁,底端不具有加固结构,稳定性较差,同时支撑梁由于整体过高,其支撑力度较差,易弯曲倾斜,存在过多的安全隐患,现今的梁架之间连接多采用螺栓或焊接固定,这样的安装方式,非常不便捷,非常麻烦,费时又费力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
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内的四个固定单元以及驱动单元;以及
支撑梁体;
其中,底座形成有固定开口,四个固定单元的执行端暴露于固定开口;
驱动单元与四个固定单元传动连接,驱动单元配置有暴露于外的拨动片;
通过拨动拨动片,同时驱使四个固定单元同时向固定开口的中心靠拢或者分散,以使得支撑梁体固定或脱离于固定开口中。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固定组件和支撑梁体,在构建钢结构建筑主体时,固定组件通过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固定于一固定构建上,例如地面钢结构上,支撑梁体穿过固定组件的底座的固定开口,施工人员通过拨动拨动片即可驱使四个固定单元同时向支撑梁体靠拢,以对支撑梁体进行夹持固定。支撑梁体呈竖直放置,在四个固定单元和其自身重力的配合下,能够非常稳定地保持竖直状态,以起到支撑梁的作用。考虑到钢结构建筑可拆除,施工人员亦可通过拨动拨动片,驱使四个固定单元同时分散,此时支撑梁在自重的因素下还能够保持竖直状态,施工人员可方便安全地将支撑梁由固定开口中拔出,并搬运至场外。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依次连接;
四个固定单元位于第一腔体中,驱动单元位于第二腔体中,拨动片暴露于第二腔体的外壁,第三腔体的底面形成有多个螺栓孔。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底座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固定单元位于第一腔体中,拨动片暴露于第二腔体的外壁,第三腔体形成有螺栓孔用于固定于固定构建上,例如地面钢结构上。其结构简单,与固定构建的连接稳定性高;同时固定单元、驱动单元分别容纳于不同的腔体,且与固定构建连接的腔体亦非容纳固定单元和驱动单元的腔体,故三者之中的一个发生问题时,不会对剩余二者造成危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的中心均形成有通孔,以共同构成固定开口;
第一腔体内形成有十字槽,四个固定单元呈十字状分别可滑动地设于十字槽的槽结构中。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支撑梁体可穿设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保证了支撑梁体的部分能够完全的容纳于底座中,从而使得底座能够对支撑梁体形成良好的支撑,避免支撑梁体倾覆。由于第一腔室形成有十字槽,故四个固定单元能够在十字槽的限位下,对支撑梁体形成稳定的夹持,避免支撑梁体倾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国强,未经郑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0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