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复合纳米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6293.0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华;侯桂革;苏长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26;A61L15/32;A61L15/24;D01F8/10;D01F8/02;D01F8/18;D01F8/14;D01F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复合 纳米 纤维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医用复合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该敷料含有内外双层纳米纤维结构,所述内层纳米纤维含有聚乙烯醇、胶原和季铵化壳聚糖,所述外层纳米纤维含有聚己内酯和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其中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和季铵化壳聚糖的结构式如下:
;
该敷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内层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为:聚乙烯醇和胶原的质量比为60-80:40-20,聚乙烯醇和胶原的总质量浓度为5-10%,季铵化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0.25-0.5%;外层纳米纤维的纺丝液为:聚己内酯与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质量比为80-40:20-60,聚己内酯和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的总质量浓度为5-10%;
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的保护下,在干燥的实验装置中,取聚甲基氢硅氧烷、6-溴-1-己烯溶解于无水甲苯中形成混合溶液,常温下向混合溶液中滴加催化剂,在40~80℃下反应24~48小时,所得溶液与冷无水甲醇混合,置于-50℃冰箱静置过夜,倒出上层清液,残余物用0.20~0.60μm的滤膜进行超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到中间体;6-溴-1-己烯加入量为聚甲基氢硅氧烷中硅氢键摩尔数的1.0~2.0倍;催化剂为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的二甲苯溶液,其中铂元素含量为2%;
(2)将得到的中间体和十二烷基二乙醇胺溶于体积比1:1的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中,60-80℃搅拌反应12~24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混合物倾倒入无水乙醚中沉淀,沉淀抽滤,用冷的无水乙醚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物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复合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聚己内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万;聚乙烯醇为PVA-1788型;胶原来源于海洋鱼皮Ⅰ型胶原。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复合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乙烯醇、胶原和季铵化壳聚糖混合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内层纳米纤维;以聚己内酯和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在内层纳米纤维的基础上制备外层纳米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复合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内层纳米纤维的制备:称取将聚乙烯醇溶于溶剂中,待完全溶解后,称取胶原、季铵化壳聚糖加入溶液中共混,使充分溶胀,后继续磁力搅拌均匀,离心脱泡得到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得到复合膜内层纳米纤维;其中纺丝液中聚乙烯醇和胶原的质量比为60-80:40-20,聚乙烯醇和胶原的总质量浓度为5-10%,季铵化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0.25-0.5%;所述溶剂是指乙酸或六氟异丙醇;静电纺丝中纺丝参数为:电压15 KV,流速0.1 mL/h,接收距离17 cm,环境参数温度28±3℃,湿度40±10%;
(2) 外层纳米纤维的制备:称取聚己内酯粉末和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室温条件下磁力搅拌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离心脱泡得到均相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得到外层纳米纤维;纺丝液中聚己内酯与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质量比为80-40:20-60,聚己内酯和十二烷基取代的季铵化硅酮的总质量浓度为5-10%;纺丝参数为:电压15 KV, 流速1 mL/h, 接收距离15 cm,环境参数温度28±2℃,湿度4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医学院,未经滨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2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导耦合的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薯片加工可折叠清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