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电绝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6483.2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5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莉;郭佩立;秦盟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9/04;C08K3/38;C08K7/24;C09K5/14;H05K5/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绝缘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电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使用改性氮化硼作为填料,保证了复合材料在应用于电子封装材料的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同时使用三维的氮化硼海绵网络,利用氮化硼与聚乙烯亚胺的正负电荷交互作用,将导热的氮化硼填料有效连接在一起,形成良好的三维导热通路,有利于热量在复合材料中的高效传递,并且通过使用多巴胺改性氮化硼填料,有效改善了填料与环氧树脂基质之间的界面连接,使填料与基质之间的界面热阻降低,有效的提高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三维导热通路的形成在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同时,降低了导热填料的添加量,保证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绝缘的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对电子设备的外观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开发出使用性能较好的电子封装材料显的尤为必要。
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种基材的电子设备封装外壳,包括金属壳、塑料壳等,比如很大一部分塑料外壳是以聚丙烯为基材。虽然塑料基材的外壳易于机械加工和形状设计,但是塑料本身的导热性能差,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封装材料导热性能差,设备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这会导致电子设备热量集中从而降低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目前关于高导热电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专利有诸多报道,但仍存在导热性能提高不明显、力学性能欠佳、电击穿强度低、电绝缘性能不好等缺点,导致应用于电子封装的材料使用性能不佳等缺陷。
中国专利CN111004426A公开了一种导热绝缘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硅微粉进行干法改性,然后与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混合制备导热复合材料,其机械性能、导热性能都有所提高,但是较低的导热性能提升仍然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高分子材料易加工、电绝缘、热导率低的特点,通过使用电绝缘的导热填料构建三维的导热通路,发明了一种高导热电绝缘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氮化硼纳米片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制Tris缓冲液的水溶液,使用盐酸将水溶液PH调至8.5,然后加入氮化硼,超声处理使氮化硼充分分散,然后将多巴胺加入氮化硼混合液中,在60℃充分搅拌,得到改性氮化硼混合液,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干燥的改性氮化硼。
优选技术方案中,加入氮化硼在混合液中的含量为0.5%-2%。
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氮化硼尺寸为1-10μm。
优选技术方案中,加热搅拌时间为5-6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维氮化硼网络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氮化硼加入到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然后超声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将超声处理后的混合液离心并收集上清液,得到氮化硼纳米片混合液。然后配制一定浓度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将海绵在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和氮化硼纳米片混合液中依次浸渍,并循环多次,使氮化硼纳米片附着在海绵表面,然后将浸渍后的海绵干燥,得到三维的氮化硼海绵网络,如图1所示。
优选技术方案中,水浴超声时间为4-12h。
优选技术方案中,离心速度为500-3000rpm下离心10-30min。
优选技术方案中,异丙醇和水的混合体积比为0.5-2。
优选技术方案中,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0.5-2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4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