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6636.3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从印;史虎;古利伟;刘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H01M50/403;H01M50/449;H01M10/1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agm 阀控式 密封 蓄电池 高温 寿命 方法 | ||
一种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包括极群配组、极群焊接、入槽封装、电解液灌注工序,在极群配组和极群焊接工序之间设置极群组预处理工序,所述极群组预处理工序将SiO2含量为0.25%‑0.35%的溶液均匀喷涂在隔板的一个表面上,喷涂后隔板质量增加0.5‑1.0%。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保证电池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用量,做到电池内无流动液体和内阻无增加的要求,让电池反应产生的部分氢和氧在隔板上重新化合成水,减少了蓄电池高温循环过程中的气体排放量,使蓄电池的高温加速浮充寿命提高了二~四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属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铅酸蓄电池的更新换代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被广泛应用在移动通讯和电力后备电源领域。由于电池采用贫液全密封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了酸液渗漏和酸雾逸出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设备腐蚀,因此被广泛应用、备受欢迎。但是,伴随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电力保证能力日趋完善,在中心区域使用的蓄电池的放电几率和深度呈减少趋势,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以浮充状态为主,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为了快速检测电池的使用寿命,在通讯和电力行业的行业标准中采用高温浮充法进行检测,随着蓄电池组使用状态变化,近几年对其寿命指标进行了修订,提高了对高温浮充循环次数的要求,这就大大提高了达标难度。为了满足标准要求,有必要按照标准的检测方法对AGM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高温浮充寿命的失效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提高其寿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提高二~四次的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包括极群配组、极群焊接、入槽封装、电解液灌注工序,在极群配组和极群焊接工序之间设置极群组预处理工序,所述极群组预处理工序将SiO2含量为0.25%-0.35%的溶液均匀喷涂在隔板的一个表面上,喷涂后隔板质量增加0.5-1.0%。
上述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喷涂后的隔板采用两片隔板叠放,喷涂表面对应极板。
上述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所述极群配组工序选用隔板的吸液量为8.6-8.8g/g、最大孔径为16.5-17.5μm、比表面积不小于1.6m2/g。
上述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采用喷枪喷涂SiO2溶液,喷枪枪嘴孔径1-1.5毫米。
上述提高AGM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高温浮充寿命的方法,所述电解液灌注工序所用电解液中硫酸含量为:5.14g/Ah-5.18g/Ah,水含量为8.26g/Ah-8.81g/Ah。
本发明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电池的失效模式,确定导致AGM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早期寿命结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按照要求选择隔板、配制电解液;通过对极群组进行SiO2喷涂预处理的方法,在有效减少隔板中的空隙量、抑制负极的氧化的同时,还可使电解液在隔板中分布更均匀。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保证电池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用量,做到电池内无流动液体和内阻无增加的要求,让电池反应产生的部分氢和氧在隔板上重新化合成水,减少了蓄电池高温循环过程中的气体排放量,使蓄电池的高温加速浮充寿命提高了二~四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6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