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附属横向通道顶管法管节中设置可挠式接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7282.4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施政;高英林;管攀峰;孙建军;奚程磊;张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38;F16L1/06;F16L1/0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2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属 横向 通道 顶管法管节中 设置 可挠式 接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附属横向通道顶管法管节中设置可挠式接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横通道顶管的第一节管节与第二节管节之间设置可挠式接头,可挠式接头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接头节段组成;在两个接头节段的间隙中设置传力构件以及一次止水橡胶圈,并在可挠式接头的外弧面上设置防护土砂板;进行横通道顶管的推进;在横通道顶管完成推进并与车站主体结构或隧道主体结构完成连接后,拆除可挠式接头中的传力构件,之后在两个接头节段中设置二次止水橡胶圈和压缩制动装置。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可挠式接头的设置,可允许相邻结构产生5cm以内的相对位移,可减小顶管管节与车站(隧道)主体结构的相互影响,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受力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或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附属横向通道顶管法管节中设置可挠式接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车站(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通常存在结构体量相差大、结构型式不一致的问题,当附属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时,常由于差异沉降导致结构错位、变形,产生开裂、渗漏等较多问题。明挖结构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盾构法或者顶管法等结构难以设置变形缝。顶管管节与车站(隧道)主体紧密连接,仅通过管节之间的接缝来平衡车站(隧道)主体结构与顶管管节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步沉降、变形,允许变形量小。顶管管节与车站(隧道)主体结构的结构规模和结构形式不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沉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具备特殊构造的接头,可允许相邻结构产生5cm以内的相对位移,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受力体系,而不破坏结构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横通道顶管管节中设置可挠式接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横通道顶管的管节之间设置可挠式接头,通过在横通道顶管的推进过程中在可挠式接头内设置传力构件来传递推进过程中的压力,并在结束推进后将传力构件拆除并替换压缩制动装置,以减小横通道顶管与车站(隧道)主体结构的相互影响,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受力体系。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在附属横向通道顶管法管节中设置可挠式接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横通道顶管的第一节管节与第二节管节之间设置可挠式接头,所述可挠式接头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接头节段组成;在两个所述接头节段的间隙中设置传力构件以及一次止水橡胶圈,并在所述可挠式接头的外弧面上设置防护土砂板以遮盖两个所述接头节段之间的间隙;进行所述横通道顶管的推进;在所述横通道顶管完成推进并与车站主体结构或隧道主体结构完成连接后,拆除所述可挠式接头中的所述传力构件,之后在两个所述接头节段中设置二次止水橡胶圈和压缩制动装置。
所述横通道顶管的管节环面上预埋有环间纵向接头,所述可挠式接头经环间纵向接头螺栓同所述管节上预埋的所述环间纵向接头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传力构件为刚性构件,所述传力构件的两端经螺栓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接头节段的间隙中。
所述一次止水橡胶圈的两端分别经螺栓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接头节段的间隙中,所述二次止水橡胶圈的两端分别经螺栓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接头节段的间隙中。
所述压缩制动装置由刚性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刚性构件一端面上的缓冲材料层组成,所述压缩制动装置的两端分别经螺栓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接头节段的间隙之间。
在拆除所述可挠式接头上的所述传力构件后,在所述可挠式接头的内弧面上依次设置橡胶式耐火材料层以及耐火覆盖板,所述橡胶式耐火材料层以及所述耐火覆盖板遮盖两个所述接头节段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可挠式接头的设置,可允许相邻结构产生5cm以内的相对位移,可减小顶管管节与大直径盾构车站主体结构的相互影响,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受力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在横通道顶管管节中设置可挠式接头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7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装配式泳池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机控制器高压泄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