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3-丁二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8207.X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海;胡江林;蒋玉鑫;宋延方;杨洋;陈永;黄存贺;朱洪亮;王磊;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0 | 分类号: | C07C29/10;C07C29/80;C07C31/20;C07D319/06;B01J29/04;B01J27/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丁二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1,3‑丁二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丁二烯、水和醛酮化合物以一定物料配比在双氧水和催化剂A存在下发生缩合成环反应得到含有中间体I的反应液;(2)含有中间体I的反应液与一定量水混合,在催化剂B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1,3‑丁二醇和相应的醛酮化合物。该方法相对于现有的生产方法,具有反应原料易得,反应转化率高,选择性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1,3-丁二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1,3-丁二醇(1,3-Butylene Glycol、1,3-BG)具有二元醇的反应性,其工业级产品可用作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等的原料,它的多种一元羧酸单酯均是PVC树脂和塑料的优良增塑剂。1,3-BG还可与苯酐、顺丁烯二酸酐等单体制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于1,3-BG具有抗菌作用,它还被用作乳制品、肉制品的抗菌剂。1,3-BG对高级动物的毒性很低,与甘油的毒性相当,低于1,4-丁二醇,LD50(大鼠)为22.8~29.5g/kg,LD50(小鼠)为23.4g/kg。在化妆品领域,1,3-BG因其透明、无色、味道极淡等特点,长期被配方师应用为高端的保湿剂,也可以作为润肤剂、溶剂、香精助溶剂等。
目前,1,3-BG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主要有(1)生物发酵法;(2)丙烯与甲醛缩合水解;(3)乙醛缩合加氢法。乙醛缩合加氢法是1,3-丁二醇的主流的生产工艺是,分为缩合和加氢两步,首先以乙醛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下自缩合生成3- 羟基丁醛,然后3-羟基丁醛加氢得到1,3-丁二醇。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N105585448A)、日本大赛璐株式会社(US5345004、US6376725、US6900360)以及美国塞拉尼斯公司(CN100450986C) 在其公开的专利中,缩合工序均采用无机碱水溶液作为催化剂,缩合结束后采用醋酸中和至中性,在后期的产品精制过程中需要进行脱盐工序,增加额外的投资。最终产品的收率在70%左右。
考虑到无机碱水溶液作为催化剂时需在缩合后增加中和步骤,同济大学伍艳辉课题组(《乙醛液相及气相缩合反应研究》,白素松,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第29卷第1期)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碱性树脂作为催化剂,反应后树脂失活,表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红色或黑色,尝试再生后反应性能未能恢复,主要原因为树脂对醛类有机体系耐受较差。进一步,伍艳辉课题组考察了含有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者两性金属氧化物的中强碱性固体碱,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强碱性固体碱作为催化剂,需要的反应温度高,产物主要是脱水产物丁烯醛。
生物发酵法是以甘蔗芯、玉米芯等农作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将其中的淀粉转变为葡萄糖,再进一步得到1,3-BG。这种方法的生产商为日本Kokyu Alcohol 公司,是市场上首例植物衍生的1,3-BG。该方法的产能难以扩大,与全球市场容量不匹配,其生产成本也较高,导致产品价格高,在人民币100000元/吨以上。
丙烯与甲醛缩合水解法是丙烯、甲醛在酸性催化剂缩合得到4-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后者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1,3-BG。丙烯与甲醛缩合水解具体工艺采用了两步法,以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H2SO4催化剂。第一步:丙烯和甲醛水溶液缩合得到4-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第二步:4-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在甲醇存在条件下水解。甲醇的作用是与水解下来的甲醛缩制备易分离的甲缩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82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