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黑籽南瓜嫁接密本南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8568.4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友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22/05;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6504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黑籽 南瓜 嫁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南瓜嫁接领域,特别指一种用黑籽南瓜嫁接密本南瓜方法,步骤一、接穗育苗;步骤二、黑籽南瓜砧木育苗;步骤三、嫁接:采用靠接方法进行嫁接。本发明选用黑籽南瓜作砧木,首先利用黑籽南瓜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均非常强,根系发达,保证了嫁接苗的成活率;其次,黑籽南瓜和密本南瓜同属南瓜科,接穗与砧木亲和力强,大幅提高嫁接成功率,也加快嫁接后嫁接苗的生长速度;嫁接后获得的新植株种植后所收获的密本南瓜的烂瓜和裂瓜大大减少,增加产量,提高商品率,实现为种植户增收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南瓜嫁接领域,特别指一种用黑籽南瓜嫁接密本南瓜方法。
背景技术
密本南瓜为草本植物,糖度和粉度都较高,成熟时瓜肉淀粉细腻,味甜,品质优良,瓜皮橙黄色,肉厚,瓜肉为橙红色。然而在其收获其经常发现密本南瓜出现烂瓜、裂瓜的问题商品率极低,甚至毁坏的密本南瓜占比达到40%,给种植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黑籽南瓜为多年生蔓生草本,生长势强,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黑籽南瓜在抗寒、抗旱、抗病、抗贫瘠等多个方面比其他栽培种南瓜具有更强的抗性,生产上常利用其对瓜类枯萎病及其根系对低地温的抗性,用作嫁接的砧木。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用黑子南瓜为砧木嫁接密本南瓜的方法,已解决密本南瓜成熟后出现大概率烂瓜、裂瓜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黑籽南瓜嫁接密本南瓜方法。
一种用黑籽南瓜嫁接密本南瓜方法,步骤一、接穗育苗:将密本南瓜的种子和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对接穗种子在清水中浸种4~6小时,再将种子湿布包裹并移动至25-30℃条件下催芽,待露白芽时播种进行育苗,所述接穗育苗时间控制在13-21天,幼苗进入子叶期的蜜本南瓜苗即可作为准备嫁接的接穗苗;
步骤二、黑籽南瓜砧木育苗:将黑籽南瓜种子和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黑籽南瓜的种子在清水中浸种4~5小时后,用湿布包裹放在温度28~30℃条件下,催芽1~2天时间,露白芽后进行播种培育,播种时间较接穗苗种植时间延后2-5天进行播种,幼苗生长有3~4片真叶时,准备嫁接;
步骤三、嫁接:采用靠接方法进行嫁接,取一株砧木苗和一株接穗苗,在两株苗易于互相靠近的茎部削去部分皮层,随即将取出皮层的部分相互接合,用嫁接夹子夹上或塑料带缠好,待结合部位愈合后,将砧木苗的结合部上部和接穗苗结合部的下部切断,形成独立的新植株,嫁接后的新植株正常生长35-60天,即可移栽大田进行种植。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选用黑籽南瓜作砧木,首先利用黑籽南瓜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均非常强,根系发达,保证了嫁接苗的成活率;其次,黑籽南瓜和密本南瓜同属南瓜科,接穗与砧木亲和力强,大幅提高嫁接成功率,也加快嫁接后嫁接苗的生长速度;嫁接后获得的新植株种植后所收获的密本南瓜的烂瓜和裂瓜大大减少,增加产量,提高商品率,实现为种植户增收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说明。
一种用黑籽南瓜嫁接密本南瓜方法,步骤一、接穗育苗:将密本南瓜的种子和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对接穗种子在清水中浸种4~6小时,再将种子湿布包裹并移动至25-30℃条件下催芽,待露白芽时播种进行育苗,所述接穗育苗时间控制在13-21天,幼苗进入子叶期的蜜本南瓜苗即可作为准备嫁接的接穗苗;
步骤二、黑籽南瓜砧木育苗:将黑籽南瓜种子和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黑籽南瓜的种子在清水中浸种4~5小时后,用湿布包裹放在温度28~30℃条件下,催芽1~2天时间,露白芽后进行播种培育,播种时间较接穗苗种植时间延后2-5天进行播种,幼苗生长有3~4片真叶时,准备嫁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友,未经李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85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壁机器人防倾覆行进控制方法
- 下一篇: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