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产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8676.1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3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曲扬华;李煦;武国庆;荣峻峰;王慧丽;雷阳;李丹丹;张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16;A23K10/22;A23K10/37;A23K20/147;A23K10/30;A23K20/158;A23K20/174;A23K20/105;A23K20/26;A23K20/20;A23K10/20;A23K4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 配合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产配合饲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产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鱼粉、豆粕、谷朊粉、面粉、鱼油、大豆卵磷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本发明的配合饲料具有成本低、鱼粉用量少、动物饲料转化率高以及生长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大菱鲆配合饲料和罗氏沼虾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属鲽形目,鲆科,俗称“多宝鱼”,原产于欧洲大西洋海域,是一种名贵的冷水性海水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出肉率高、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我国自1992年从英国引进该品种,在北方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养殖,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集约化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是世界上养殖量最大的三大虾种之一,被誉为“淡水虾王”。1976年该品种从日本引进中国,目前在南方十多个省市地区大面积推广养殖,发展迅速。
在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下,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鱼虾饲料使用量迅速增长。大菱鲆对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大,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一般达到50%左右,因此配合饲料中鱼粉占比例较高,一般为40-60%;罗氏沼虾同样对饲料中鱼粉蛋白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一般配合饲料中鱼粉的添加比例在30-35%左右。近年来,由于全球渔业资源过度开发,面临枯竭,鱼粉产量下降,同时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价格飙升,增加了饲料成本,养殖效益下降。因此,寻找优质蛋白源替代鱼粉,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关鱼粉替代物的研究集中在部分植物蛋白源,如玉米蛋白粉、豆粕等,但这些植物蛋白源本身蛋白含量低于鱼粉,且存在氨基酸不平衡、适口性差等问题,因此替代比例较低,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一般不超过4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饲料成本高、鱼粉替代比例低和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高蛋白的水产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配合饲料具有成本低、鱼粉用量少、动物饲料转化率高以及生长性能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螺旋藻(Spirulina,属蓝藻门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藻丝呈螺旋状的单一藻体,其主要特点是粗蛋白含量高,占干物质比例能够达到60-70重量%,与鱼粉蛋白含量相近;且氨基酸配比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50%,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水产蛋白原料,在水产动物饲料中部分替代鱼粉,对于解决水产饲料蛋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产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该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鱼粉、豆粕、谷朊粉、面粉、鱼油、大豆卵磷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优选地,以配合饲料的干重为100重量%计,所述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7-49重量%、鱼粉7-48重量%。
优选地,以配合饲料的干重为100重量%计,所述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7-49重量%、鱼粉7-48重量%、豆粕6-20重量%、谷朊粉1-3.3重量%、面粉14-31重量%、鱼油3-8.5重量%、大豆卵磷脂2-3重量%、维生素1-2重量%以及矿物质1-2.5重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大菱鲆配合饲料,该大菱鲆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鱼粉、豆粕、谷朊粉、面粉、鱼油、大豆卵磷脂、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氯化胆碱。
优选地,以配合饲料的干重为100重量%计,所述大菱鲆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12-49重量%、鱼粉12-48重量%。更优选地,以配合饲料的干重为100重量%计,所述大菱鲆配合饲料含有:螺旋藻12-37重量%、鱼粉24-48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8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