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天然高含量新橙皮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9269.2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7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乐;刘庚贵;黄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海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任美玲 |
地址: | 3364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含量 橙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天然高含量新橙皮苷的制备方法,突破传统老旧的提取、吸附与结晶工艺,创新性的采用低温酸性醇溶液除杂、低温醇盐溶液粗结晶及活性炭吸附纯化工艺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为新橙皮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创新性研究给予理论和试验依据,也为该工艺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适合工业化大规模推广的生产方法,工艺过程可操作性强,无污染,成本低,含量和收率高,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天然高含量新橙皮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橙皮苷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是由糖苷配体为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与糖基配体为鼠李糖基β-1,2-葡萄糖的两个单元组成的糖苷。新橙皮苷显弱酸性,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热水,溶于热乙醇,不溶于乙醚。在碱性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不析出。在强酸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二产生葡萄糖、橘皮素及鼠李糖。新橙皮苷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胃动力、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神经系统、抗过敏、抗癌等活性,在医学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同时新橙皮苷也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其衍生物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而次化合物是一种安全的低热值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1500-1800倍),苦味抑制剂和风味调和剂,热稳定性好,应用pH范围广,在食品、饮料、制药和动物饲料行业广为使用。
由于新橙皮苷的结构复杂,难以通过全合成的方式制备。一般是通过从植物种提取与它结构类似的柚皮苷作为起始原料后,再通过化学合成法转化制备新橙皮苷,或者以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橙皮苷向其同分异构体新橙皮苷的生物转化;或者直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新橙皮苷。
柚皮苷合成法需要用到大量的催化剂、譬如碱性催化剂、四氢吡咯催化剂和氨基酸催化剂等,橙皮苷生物转化法则需要葡萄糖基转移酶和鼠李糖-7-O-葡萄糖苷的共同作用下才能顺利转化为新橙皮苷。无论是柚皮苷合成法还是橙皮苷生物转化法,其对工艺条件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极易发生副反应而产生其他不可预知的物质,且参加反应的物质也可能残留在产品中而带来污染。目前这两种方法的工艺还不成熟,大规模化的工业化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相比柚皮苷合成和橙皮苷生物转化法,从天然植物直接提取更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原料来源广泛、产品纯天然,且在生物活性方面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是前景十分广阔的获取方式。
CN201910192047.5公开了一种从枳实中同时提取高纯度柚皮苷与新橙皮苷的方法,具体为粉碎、萃取、大孔树脂层析分离、乙醇解吸、分段收集、浓缩干燥后,即得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该方法乙醇浓度为以固定浓度,且乙醇浓度较高,极可能同时将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甚至其他杂质一次性被解吸下来,而直接导致解吸液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纯度不高。
CN109293721A公开了一种醇/水双水相体系制备柚子生理落果中新橙皮苷的方法,具体为破碎、磨粉、双水相萃取、碟片分离、上相液浓缩、水沉析晶、压滤后得粗品,而后热水溶解、膜过滤、超滤、冷却析晶、过滤、干燥后即得高纯度新橙皮苷,该工艺及其复杂,且使用到的异丙醇为致癌物,在双水相较高温度条件下更易挥发,从而被人体吸入,不适宜规模化生产。
CN106810622B公开了一种从枳实中提取新橙皮苷及对枳实综合利用的方法,具体为枳实粉碎、热水浸提、浸提液浓缩、水沉、新橙皮苷沉淀物碱性溶解、调酸后重结晶,得到新橙皮苷。该工艺用到了强碱和强酸,极可能导致目标物质降解,甚至发生副反应而带来杂质,同时重结晶需要不低于80%高度乙醇,对有机溶剂要求过高,成本较高。
CN106220698A公开了一种从枳实中分离高纯度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和幸弗林的方法,具体为破碎、酶解、提取、膜分离、截留液浓缩调酸柚皮苷结晶、母液重结晶,即得高纯度新橙皮苷。该方法涉及到酶解,对酶解条件要求较为苛刻,难以规模化生产。同时由于新橙皮苷为柚皮苷的通过调酸冷却制得,可能会导致新橙皮苷也发生析晶而导致柚皮苷中含有大量的新橙皮苷,同时也导致新橙皮苷收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海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海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