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绑线结构的刚性印制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9340.7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张发洋;刘宽耀;刘亚龙;黄凯;朱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章丽娟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绑线 结构 刚性 印制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绑线结构的刚性印制板,包括印制板本体、接插件、环状套管和导销;接插件设置在印制板本体上,用于插接连接功能模块;环状套管设于接插件外周,用于该刚性印制板与功能模块对接时,填充接插件与印制板本体之间的空间间隙,以平衡预紧力;导销的第一端设置于印制板本体上,第二端穿设出环形套管,用于该刚性印制板与功能模块对接时插接定位此发明解决了传统绑线主干和分支的缠绕、重叠导致线束复杂的问题,利用刚性印制板代替传统线束,在制导舱各个功能模块间传递信号,实现了制导舱产品的小型化,提升了装配和加工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制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绑线结构的刚性印制板。
背景技术
大绑线是战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件,广泛应用于各型号导弹制导舱产品,相当于制导舱的“神经中枢”。近年来总体对制导舱的体积和重量要求越来越高,轻量化、小型化是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作为“神经中枢”,绑线的可利用空间逐渐被压缩;另外,随着研制型号越来越多,研制产品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为满足产能需求,大绑线的制造效率也是未来的提高方向。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大绑线类型为“主干+分支”结构形式的线束绑线,这种绑线经过长期研制,性能稳定,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此类绑线也存在着线束体积大、质量重、批产效率低的缺点,无法适应军工电子产品“轻、薄、短、小”和立体化组装的发展升级趋势。因此设计研发一种小型化、轻量化,兼具生产效率等要求的新型绑线结构变得刻不容缓。
专利文件1:专利号:CN201210153171.9,钟洪在2012年5月的发明专利“一种印制板连接器浮动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印制板连接器浮动结构,该发明只提出了连接器的结构形式,没有形成绑线结构方案。
专利文件2:专利号:CN201410852875.4,里特在2014年1月的发明专利“用于电缆背板系统的电缆组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背板系统的电缆组件结构,其本质上仍属于传统线束绑线形式,与本发明的结构形式不同。
专利文件3:专利号:CN201810827871.9,房华在2018年7月的发明专利“一种三层背板机箱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印制板结构空间布局设计方法,使用领域为模块化、通用化程度很高的机载设备,与本发明的使用领域特点不符合。
文献1:张成刚在2015年7月在期刊“现代雷达”2015年07期中发表论文“综合背板与线束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中,将综合背板与线束相结合,应用到雷达系统布线中,但主要是从信号的完整性和抗电磁干扰角度考虑,没有具体阐述结构设计。
文献2:徐光跃在2018年8月在期刊“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24期中发表论文“基于线缆替代的刚挠印制板互联技术在某型变频组件中的应用”中,在某变频组件内用刚挠性印制板替代传统线缆,与本发明的应用工况和结构形式都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绑线结构的刚性印制板。此刚性印制板旨在解决传统绑线主干和分支的缠绕、重叠导致线束复杂的问题,利用刚性印制板代替传统线束,在制导舱各个功能模块间传递信号,实现制导舱产品的小型化,提升装配和加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绑线结构的刚性印制板,该刚性印制板包括印制板本体、接插件、环状套管和导销;接插件设置在印制板本体上,用于插接连接功能模块;环状套管设于接插件外周,用于该刚性印制板与功能模块对接时,填充接插件与印制板本体之间的空间间隙,以平衡预紧力;导销的第一端设置于印制板本体上,第二端穿设出环形套管,用于该刚性印制板与功能模块对接时插接定位。
最优选的,导销包括:
螺纹杆,第一端与印制板本体连接,第二端穿设出环状套管,用于固定接插件和印制板本体;
短柱,第一端与螺纹杆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拧紧固定螺纹杆时,夹持在短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