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细胞培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9418.5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龙刚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22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细胞 培养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细胞培养设备,具体涉及细胞培养领域,包括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外围可拆式遮光机构,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底部卡接有底置遮光支撑型机构,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内腔侧壁一体成形有环形对应试剂添加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了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与外围可拆式遮光机构,将贴合型遮光垫顶部与底部的第一插接型卡接环与第二插接型卡接环分别卡接在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与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的内部,底置支撑型遮光罩通过内凹型卡接连接环安装在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底部,相对提升了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内部组织生长环境遮光控制的便捷性与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细胞培养设备。
背景技术
多年来对干细胞的定义不断进行修正,并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进行定义,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是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体内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制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能够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也能产生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已特化的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虽然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干细胞的结构意义能帮助定义干细胞,但是干细胞的定义仍必须是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上的,从功能上讲,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是处于细胞系起源顶端的最原始细胞,在体内能够分化产生某种特定组织类型的细胞,对于单细胞来讲,对这个定义进行严格限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复杂的器官中,为了区别干细胞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祖细胞,对其进行功能上的区分可能更精确和必要,因为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定义是由其是否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所决定的,干细胞一旦分化为祖细胞后就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出现对称性的有丝分裂,祖细胞的数量只有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但是祖细胞仍然保持高度的增殖能力,就造血干祖细胞而言,各系造血过程中细胞的大量扩增主要依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
在对干细胞培养时需要使用到培养器皿,传统的培养器皿机构较为单一,在部分干细胞培养实验中,针对不同的干细胞环境调控侧视,需要对玻璃器皿外壁包覆不同的遮光材料,但是传统的遮光材料在覆盖时无法精准控制每个器皿与遮光材料之间的距离,导致遮光率出现偏差,不利于实际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细胞培养设备,通过设置了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与外围可拆式遮光机构,将贴合型遮光垫顶部与底部的第一插接型卡接环与第二插接型卡接环分别卡接在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与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的内部,底置支撑型遮光罩通过内凹型卡接连接环安装在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底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细胞培养设备,包括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所述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外围可拆式遮光机构,所述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底部卡接有底置遮光支撑型机构,所述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内腔侧壁一体成形有环形对应试剂添加机构,所述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顶部密封卡接有密封型顶盖机构;
所述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包括顶置连接型支撑环,所述顶置连接型支撑环的外壁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所述顶置连接型支撑环的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所述外围可拆式遮光机构包括贴合型遮光垫,所述贴合型遮光垫的顶部与底部分别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第一插接型卡接环与第二插接型卡接环,所述第一插接型卡接环卡接在相应的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内腔,所述第二插接型卡接环卡接在相应的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内腔,所述底置遮光支撑型机构包括底置支撑型遮光罩,所述底置支撑型遮光罩的内部开设有内围卡接槽,所述内围卡接槽的顶部通过超声波焊接有内凹型卡接连接环,所述内凹型卡接连接环卡接在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的外壁,所述底置支撑型遮光罩通过内凹型卡接连接环卡接在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的底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与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均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设置在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的顶部,所述干细胞培养用器皿机构、第一勾状侧置卡接环与第二勾状侧置卡接环均呈一体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龙刚,未经陈龙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多酚提取系统与提取工艺
- 下一篇:一种聚己内酯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