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9444.8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6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慕奇;傅春;李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75 | 分类号: | G01R19/175;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沈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73 | 代理人: | 欧阳雪兵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过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过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过零点的时间点;在检测到通断装置触点闭合的动作信号的情况下,获取负载电流的电流信号;根据所述电流信号和所述过零点的时间点,判断是否有持续的电流零点存在;在确定存在持续的电流零点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持续的电流零点与电压零点是否重合;在确定所述持续的电流零点与所述电压零点重合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电压零点的时间点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在所述电压零点断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断装置的触点粘连是因为通断装置的触点两端的电弧现象引起触点烧灼而粘连。为了防止该现象,各种设计基本都采用了过零控制的技术,让通断装置的触点在0V(伏特)附近吸合,从而让触点两端压差尽可能小进而避免电弧现象发生。
通断装置以继电器为例,继电器在吸合瞬间,若弹片触点两端之间压差较大,会因弹片触点靠太近出现大能量电弧从而导致触点粘连。为了防止该问题发生,很多的继电器的控制,都会采用过零控制的方式,让通断装置在零点吸合或断开。然而目前算法设计中,基本只是根据电流或者电压其中一种零点进行判断。而实际产品的电流特性中,存在着电流和电压同时为零的情况,特别是继电器断开的时候,如果只是用传统电流零点断开,可能会因那一刻电压过高,且外部干扰等各种原因导致电流断开点不在绝对的0A(安培)位置,继电器弹片触点依旧有打火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更加有效防止通断装置的触点粘连的过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过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过零点的时间点;在检测到通断装置触点闭合的动作信号的情况下,获取负载电流的电流信号;根据所述电流信号和所述过零点的时间点,判断是否有持续的电流零点存在;在确定存在持续的电流零点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持续的电流零点与电压零点是否重合;在确定所述持续的电流零点与所述电压零点重合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电压零点的时间点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在所述电压零点断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零点检测电路、处理器、通断装置、电压检测电路及电流检测电路,所述零点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过零点的时间,并将所述过零点的时间发送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发出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的动作信号;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对应的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的动作信号时,将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的动作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后检测负载电流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后,获取所述负载电流的电流信号,根据所述电流信号和所述过零点的时间点确定存在持续的电流零点且所述持续的电流零点与电压零点重合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电压零点的时间点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在所述电压零点断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过零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过零控制方法。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包括如下优点:在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时,通过获取负载电流的电流信号判断是否存在持续的电流零点,在持续的电流零点与电压零点重合的情况下,则根据电压零点的时间点控制通断装置在电压零点断开,避免采用电流零点断开的瞬间电压过高而使得通断装置的触点存在打火的风险,可以更好的延长通断装置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